祛湿解毒止痒散外治湿疹120例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湿疹
湿疹是一种以渗出为主伴皮肤奇痒的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生活痛苦,笔者经多年临床探索,特别是2000年~2005年7月,采用自拟的祛湿解毒止痒散外治湿疹120例,并与用青黛散的89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均为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的皮肤科门诊病人。按就疹顺序运用随机原则以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中,男57例,女63例;年龄最小者45天,最大者70岁,平均30.5岁,病程最短者12天,最长者37年;急性湿疹32例,亚急性湿疹47例,慢性湿疹42例。对照组89例中,男43例,女46例;年龄最小者46天,最大者69.5岁,平均30岁;病程最短者13天,最长者36.5岁,急性湿疹23例,亚急性湿疹35例,慢性湿疹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型等各项临床资料经统计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①皮疹多形性;②分布多对称;③急性者有渗出,慢性者则有浸润肥厚;④病程缓慢,常反复发作;⑤瘙痒剧烈。皮疹的多形性及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分型如下:急性湿疹皮损以原发性和多形性(常有红斑、潮红、丘疹、丘疱疹、水疱、脓庖、流滋结痂并存),病变呈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边界。亚急性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慢性湿疹皮肤肥厚粗糙,色暗红或紫褐,苔藓样变,表面附着鳞屑、抓痕、血痂,甚至皲裂。选择病例时,①②④⑤是必备条件,再结合分型对病人进行归类。
1.3 纳入标准 符合湿疹诊断标准者,且愿意接受临床观察者;有病理切片证实者;年龄≥45天,≤70岁者。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有渗出但有明显接触史,斑贴试验阳性者;局部有肿痛且血象升高者;未按规定用药,或患者自行另加其它药物者均不作为观察对象。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采用祛湿解毒止痒散。药物组成:川黄连10克、煅石膏20克、炉甘石10克、蛇床子10克、青黛粉10克、冰片末5克等中药组成。以上诸药,将炉甘石煅后黄柏汤淬,晒干研末,余药均晒干研末,过120目筛,混匀,瓶装备用,用时将药粉加入适量开水和5~10滴麻油调成糊状;直接均匀涂布于疮面,约0.5毫米厚,纱布包盖,每日一次,一周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青黛散”,将药粉用同样方法调制,直接涂布于疮面0.5毫米厚,每日一次,一周为一疗程 。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项目 根据治疗前和后皮肤瘙痒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严重四种情况,以及皮损的损害程度、分布范围、渗出程度、苔藓化情况、病程长短等实际情况进行积分,三天填表一次。
3.2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拟定。治愈:皮疹完全消退,仅残留色素沉着斑,瘙痒症状消失;好转:皮疹消退2/3以上,瘙痒明显减轻;无效:经3周治疗皮损未见好转或加重。
3.3 治疗结果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法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α双= 0.05。
3.3.1 两组总疗效比较 见表1。
3.3.2 各型湿疹疗效的比较。见表2、3、4。
表1两组总疗效比较
表2两种疗法对急性湿疹疗效的比较
表3两种疗法对亚急性湿疹疗效的比较
表4两种疗法对慢性湿疹疗效的比较
3.3.3 组用药与分型及疗程的关系 治疗组病例用药最多者 21剂,最小者12剂 ,平均19剂 。急性湿疹后期渗出少时疗效更明显,平均约15剂。而慢性湿疹则需3个疗程,一般病程长者用药时间就长,病程短者用药时间就短。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年龄又偏大,皮损苔藓化程度严重者,疗效一般不理想。
4讨论
湿疹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分男、女、老、幼,病因多由内、外因素引起,属第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理机制非常复杂,病理变化主要有表皮细胞内和细胞间的水肿,网状变性,间桥断裂,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水肿、充血,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瘙痒剧烈,易反复发作。青黛散是传统治疗湿疹的经验方:由青黛、黄柏、滑石、石膏组成,对湿疹治疗偏向于肿痒痛出水,反复发作者。一般效果不理想。
而该病属中医的“浸淫疮”、“粟疮”、“干癣”、“湿癣”等范畴。《医宗金鉴》曰:“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同时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宣发失常,肌肤失去濡润滋养而得。总而言之,病因病机不外风湿热毒之邪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风邪侵袭,痒自风来,故湿疹病人大多瘙痒剧烈,常影响正常劳动和休息;湿为阴邪,病势缠绵,故常见皮损渗出,浸润肥厚,反复发作;热毒郁于肌肤,故见皮肤红斑、红丘疱疹、色素沉着等。综合上述,治宜清热解毒,除湿止痒。《金匮要略》云:“浸淫疮,黄连粉主之”。《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黄连粉入心、胃经,泻心火,解疮毒,除心烦不眠,使邪去毒清为君药。煅石膏、炉甘石、冰片末清热解毒,收湿止痒,生肌敛疮,以祛除皮损之渗出、浸润肥厚、小丘疱疹,冰片更有清凉止痒作用等为臣药。青黛等到入肺、胃经,寒能清热,咸能入血,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以消除皮肤红斑、色素沉着等症为佐药,蛇床子祛风燥湿止痒,以消除顽固性瘙痒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祛湿解毒止痒之功效。
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P<0.01,各型湿疹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5,说明都有显著性差异,有临床意义;通过多次随访,复发率低,据病人反应,除湿解毒止痒散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该药无剌激,可用于任何部位的湿疹,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病人乐于接受,药源丰富,无贵重药物以减轻病人负担,特别是目前各种中成药和西药对该病疗效不理想的情况下,以该药为主,如能配合一定的辨证施治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