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外科手术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手术学;外科;教学
外科手术学是一门引导医学生从基础课程进入临床课程的桥梁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外科手术学技术的飞速,手术学教学必须紧跟学科发展步伐,结合学员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外科手术学是一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授课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应具备较为丰富的外科实践经验。手术基本操作和无菌技术教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由教师示教传授的,教师动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授课前,教研室应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授课内容和示范动作,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寻找适宜的解决方法。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员到参加外科实践,不但有利于教员积累临床实践经验,还可以了解外新的技术方法和材料、器械等,把握学科发展动态[1]。只有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2 密切联系临床实际
外科手术学的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结合十分密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在外科手术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贯彻教学大纲要求,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要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在授课过程中抓住重点,并将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与临床应用联系起来。既不能超越有限的教学资源,一味地套用临床的条件和设施;也不能脱离当前外科技术的发展状况,一成不变的进行简单重复。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临床上出现的新材料、新器械可采用图片资料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将其和传统材料进行比较,介绍其优缺点。在利用实验动物模拟手术过程时,则应以临床工作的实际要求进行示教和训练,让学生真正进入手术角色,而不仅仅是完成实验,最终通过动物手术使其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爱护组织的原则,养成良好的外科习惯与专业素质,培养其严谨的作风和责任心。
3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外科手术学教学以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教与学之间的交流,不利于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2]。动物手术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选择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手术录像或查阅熟悉相关的手术方法,再通过动物手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操作技能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单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通过手术中所有人员的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在亲自设计并亲手实施的过程中对自身思维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3]。
4 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其适宜的教学方法亦不尽相同,只有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组合、灵活应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中操作步骤的直观性,实验课上,先组织学生观看当堂课的教学录像,然后由带教老师集中示教,进一步强化学员的直观感受,最后让学员自己动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员从基本的技能训练到动物手术实践,逐步掌握各项技能。另外,由于课堂教学的学时有限,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例如组织学员进行基本操作技能比赛等,对学有余力的学员,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课外课题的研究,让他们对科研工作的基本过程和相关情况有初步了解,也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提高外科手术学教学质量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在手术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锻炼,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适应外的优秀医学人才,还需要教员和学员共同的努力。
【】
[1] 金 钢,蔡郑东,卓冬兰,等. 加强外科手术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 解放军管理杂志,2006,13(2):182-183.
[2] 张集建,左艳芳. 浅谈手术学教学中的互动作用[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1):46.
[3] 蒋建国,易礼兰,邓开玉. 设计性实验在外科手术学基础与动物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2):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