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信息输入通道改进解剖学课堂教学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锋,王玮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解剖学;信息输入通道;课堂教学

  外界信息必须由感觉器官收集并传入大脑,大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可将信息输入通道具体分为视觉通道,听觉通道,触觉通道,嗅觉通道,味觉通道等。对信息输入通道进行充分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1  美化视觉信息激发学生兴趣
  在所有信息通道中,通过视觉输入的信息量最大。外部世界的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进入大脑的,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1-2]。可见视觉通道的输入效率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形态学科,其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媒介提供大量的视觉信息。因而视觉信息通道的优化,对人体解剖学的课堂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优化视觉信息通道的关键,是一个“美”字。美是事物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一种属性。在课堂上提供的视觉信息如果富于美感,就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随着机技术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日趋广泛。但从实际应用看,课件提供的信息以视觉信息为主。对课件中视觉信息的美化,是教师课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拓宽听觉通道改变交流模式
     虽然听觉通道输入的信息量小于视觉通道,但具有不易疲劳,节约时间等优点,因而成为许多课堂首选的信息输入通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听觉通道具有来源单一的缺点。教师独占讲台,搞“一言堂”,一讲到底是常有的现象。即使使用多媒体课件,音频部分也是很少使用或基本不用,学生的发言机会少。由于整堂课上只有教师的讲解声,听觉信息单一缺变化,学生的兴奋性水平难以维持,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也就不足为奇了。拓宽听觉通道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两方面:①教师要提高“说”的技巧。要采取一些方法避免“满堂灌”,改变课堂教学的节奏,这些方法包括声音的抑扬顿挫、合理安排停顿、讲一个小故事或一段轶事,以及变换地使用一些音频材料,如放录音、录像、给动画配音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增加了听觉信息的变化,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一定的兴奋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②要鼓励学生开口讲话。对于学生开口讲话这个环节,应当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改变课堂信息交流模式、增强师生互动的高度来认识。

  3充分利用触觉通道增强记忆效果

  由于触觉通道的信息量较小,在课堂上较少有机会使用,这条信息通道的重要性常被忽视。其实触觉通道比视、听觉通道更直接,由此通道输入的信息较难遗忘[3],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许多教学内容不仅看得见,还摸得着。解剖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创造通过触觉通道输入信息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合理组合和变化各种信息通道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输入通道的组合,可以增加变化,从而继续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长时间、单调地使用某一感觉器官,容易导致该感觉器官疲劳,影响信息输入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量避免。在学生未疲劳之前及时地变化信息输入通道,实际上是保证了信息输入通道的效率。 通过信息输入通道的组合,还能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既往研究表明:参与学习活动的感觉器官越多,学习效率就越高。仅使用听觉,人们能记住所有材料的20%;仅使用视觉,人们能记住所有材料的30%;而综合使用听觉与视觉,人们能记住所有材料的50%。 通过各种信息通道的合理组合,能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并使学生获得对客观事物全面的认识。例如,对于骨骼的形态结构,如果仅让学生看图片,既不指导触摸骨性标记,也不提供实物标本,学生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一些平面、理论、空泛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输入通道,并对信息输入通道进行优化和组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

  []

  [1] 孟宪恺. 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2.

  [2] 何红云.人体解剖学实习教学的现实问题及改革设想[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2):143-145.


  [3] 叶奕乾,祝蓓里.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