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基础知识对于临床病理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组织学; 临床病理;教学
临床病是一门介于临床与基础之间的重要学科,不仅能为临床各科尤其是外科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而且能够判断出疾病的进程及预后,对于病人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作为一名病理医生,要拥有这种权威性且不辜负临床医生的信任却并非易事。从一名病理实习生成长为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病理医生,不仅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而且需要自身的艰苦努力及上级医生的正确指导。
1 组织学基础对于病理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病理医生,首先最主要的是要能够区分正常与异常,即要求能够识别人体各器官组织是否有病变。这一点看似容易,真正要做好却并非易事,因为病变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更何况身体各部位的正常组织结构千差万别。只有熟悉了正常的组织学结构才能知道什么是异常,即在正常的组织中出现本不存在的细胞则应考虑为病变。如果出现的是炎性细胞则应考虑为炎性病变,如果是异型细胞则应考虑为肿瘤。而要能正确区分出正常与病变、炎性病变与肿瘤性病变, 熟练掌握组织学基础知识则是前提。因此病理医生在教学中讲述某一器官的病变时应先让学生复习该器官的组织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讲述该器官的病变特征,二者加以比较并找出其差异才能让学生尽快掌握该病变的诊断。
2 组织学基础知识对病理教学的应用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是病理诊断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内容。正确区分二者,对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也是病理医生的基本功,是重点也是难点。例如,对于结直肠腺癌尤其是高分化管状腺癌的诊断,其区别于管状腺瘤的重要一点则是其浸润性生长,即高分化的管状腺癌通常会侵袭到结直肠的粘膜肌层、粘膜下层、乃至肠壁全层,而未发生癌变的管状腺瘤则通常仅限于粘膜固有层内,教学时指出这一组织学特点,则学生易于区分腺瘤与腺癌。再如,增生期的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核大深染,初看似乎异形性明显,若此时异位出现在卵巢中,一不小心可能会误诊为卵巢子宫内膜癌,但若熟练掌握了子宫内膜的正常组织学特点,即告诉学生正常的子宫内膜腺体之间通常会有卵圆形的间质细胞,大小较一致,完全不同于长梭形的癌性纤维间质,据此则很容易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与卵巢子宫内膜癌区别开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行单纯卵巢切除即可,而卵巢子宫内膜癌则还须行放化疗。二者对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差距甚远。正确区分原发瘤与转移瘤对于决定治疗方案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患者更是如此。而此时对于身体各部位组织学结构特点的熟悉则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正常的骨组织中或者骨的原发性肿瘤中,通常不会有腺管状结构或印戒状异型细胞出现,若此时在切片中出现具有腺管状结构或印戒状的异型细胞,则应考滤肺、胃肠道腺癌或印戒细胞癌的骨转移,此时手术治疗显得无能为力,但对于骨的原发性肿瘤来说,手术治疗是必要而且有效的。同样地,正常的脑组织中是不会有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若脑组织中出现异型的鳞状上皮或腺上皮,也会考虑到肺鳞癌、腺癌或胃肠道腺癌的脑转移,此时的手术治疗显得为时已晚。若是颅内的原发瘤,手术治疗往往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
3 组织学基础知识对病理教学的效果
组织学是病的基础,组织学知识贯穿着病理学的始终,小到识别病变所在的各器官和组织部位,大到正确作出各器官和部位的病理诊断,无一例外地伴随着组织学的影子。和组织学一样,病理学的核心是形态学,如果不熟悉正常组织的形态,则很难准确识别病变时的形态[2-3]。对于病理学专业的学生或医生来说,没有坚实的组织学基础,单纯学习病理诊断知识,则无异于是空中楼阁,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病理医生。同样地,对于临床病理的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强调学生学好组织学,更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各部位、各器官的病理改变,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将二者有机结合,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 苗 英, 何向蕾, 甘永利,等.肾上腺皮质腺瘤、腺癌48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6):380-382.
[2] 郭乔楠,陈意生.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2):111-112.
[3] 于冬梅,阎晓初,柳凤轩. 诊断病理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