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例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君,王成虎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2004年3月~2005年6月我们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00例(其中40例在成都军区昆明总肝胆外科完成)。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42例,女58例,24~76岁,平均46岁。其中慢性胆囊炎并胆结石88例,胆囊息肉8例,结石性胆囊炎3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1例;合并高血压病9例,心脏疾病6例,糖尿病7例,下腹部手术史7例,上腹部手术史1例。

  12  手术方法  气管内插管全麻98例,硬膜外阻滞麻醉2例。术前30min常规插尿管、胃管,术后清醒即拔胃管、尿管。其中78例采用“四孔技术”,22例采用“三孔技术”。均闭合性建立气腹,气腹压设定为13~15mm Hg,切口采用埋入式缝合法,勿需拆线,且有美容效果。

  2  结果
  
  100例中4例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170min,平均70min。术后住院3~6d,平均4d。其中1例胆囊床渗血术后第1天开腹止血,治愈出院。其余均无并发症,痊愈出院。

  3  讨论

  LC良性胆囊疾病已成为“金标准”,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相比有以下优点:创伤小,痛苦小,对胃肠干扰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各种原因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据统计,国外2%~5%,国内082%[1]。其中,肝外胆管损伤是LC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开展LC的初期。故如何有效的将LC手术并发症降到最低或避免,是LC医师尤其是初期开展LC的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31  严格的术前准备是LC成功的基础

  311  它需要LC医师具有丰富的肝胆外科临床经验及解剖学知识,有丰富的OC经验,并经过专业的严格的LC培训,要迅速适应二维图像下解剖位置的变化。掌握腹腔镜设备的功能,手、眼、脚的配合,尤其是手持电钩的力度,否则,将会造成各种意外损伤。

  312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先选择较简单的病例,如无腹部手术史的单纯结石性胆囊炎、非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待手术经验积累,完成一定数量LC后逐步扩展手术种类及相对复杂的胆囊疾患。

  313  围手术期的处理  因胆囊结石患者多病史长、年龄大、合并症较多,故围手术期做好相应处理,这对保障LC顺利完成有重要意义。

  32  术中精心操作是LC成功的关键

  321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我们把每1例LC均视为第1例来认真完成,即使是单纯的无粘连的系膜型胆囊也从不轻视。不一味追求手术速度,否则有可能造成并发症的发生。

  322  Calot三角区的处理  Calot三角区的处理是直接关系到LC能否成功的关键步骤。应特别注意(1)胆囊壶腹的形态及其与胆囊管交界部的大致位置;(2)肝外胆管的位置及大致走向。实践已经证明开展LC的初期损伤胆管的原因多为将肝外胆管误认为是胆囊管切断所致,而有一定例数的经验后损伤的部位多为肝总管或右肝管,并常伴有大段胆管缺损,损伤的原因多为电灼伤。故在处理Calot三角区操作必须遵循该原则;(3)沿胆囊壁分离;(4)尽量敞开Calot三角区:在三角区得到充分解剖后,其内除有胆囊管、胆囊动脉和少许结缔组织外,不应有通向肝门的任何通道,同时强调不应向肝外胆管方向剥离过多;(5)对胆囊管增粗的处理原则:胆囊管增粗有管壁增粗和管腔增粗,前者少见,后者多见且常合并胆总管内病变(如胆总管继发性结石、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等),可采用细胆道镜或输尿管术中胆道造影、术中B超来确认胆总管内病变。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证实,腹腔镜超声技术(LUS)可良好地实时显示肝外胆管系统诸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对胆总管下段进行满意的评估。因此,对LC术中可能出现的胆道损伤,隐匿性胆总管结石遗留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避险[2];(6)不盲目处理Calot三角区结构:在处理Calot三角区结构时,必须准确无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如不能准确判断,应与同道商量,并做出相应的辅助检查。

  33  适时中转开腹是LC医师的明智选择  在LC操作过程中,当自己不能准确判断或与同道商量仍不能判断时应及时中转开腹,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身体及负担,适时中转开腹是LC医师的明智选择。

  

  [1]  曹月敏.腹腔镜外科手术学[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9.305-307.

  [2]  罗丁.腹腔镜超声诊断学[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