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izzi综合征6例诊治体会
作者:杜志兴 乔军国 王振国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是一种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引起肝总管狭窄、梗阻、并发胆管炎、阻塞性黄疸和肝功能障碍损害为特征的少见临床综合征。1948年Mirizzi根据术中胆道造形结果首次报告。且统计发病率在1.8%左右。我院外科近5年诊治6例,占同期胆道手术的1.5%。现结合及本组资料就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22~78岁,均50岁。临床特点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恶心、发热、寒战、黄疸。合并慢支、肺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血象升高、SGPT升高。B超检查:胆囊增大,胆囊管结石嵌顿,胆管呈双管征1例,均行急诊手术。术中见:胆囊管壶腹部向小网膜囊迂曲,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内为脓性胆汁。胆囊切开取石,胆囊空肠吻合1例。胆囊切除,空肠简置肝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2例行胆囊切除,二次术中造形确诊,切除平行的残留胆囊管。
2 讨论
2.1 病理解剖特点 1948年Mirizzi首次根据术中胆道造形结果3例功能性肝管综合征的表现将其命名为Mirizzi综合征,即胆囊颈或管嵌顿结石及炎症引起肝总管狭窄、梗阻。后经Dierr及Hayes研究认为Mirizzi综合征的解剖基础是:(1)平行的胆囊管及胆总管;(2)相邻两管壁有时缺如、间隔一层薄的胆管上皮生长的纤维膜。国内外报道较少。6例中,术中发现胆囊颈或管向小网膜囊迂曲,胆囊管与肝总管平行;均符合此征的解剖特点。
2.2 临床特点 通过分析本组资料,笔者认为此征有如下特点,与George Qvist FRCS及何效东报道的基本一致 [1,2] :(1)多见于老年患者,病史长,合并症多,易于误诊。本组平均年龄50岁、最长病史可达20余年。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血象升高。ALT、TB、γ-GT不同程度的升高。(2)对本征的诊断当初以胆道造形为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随着B超、ERCP、PTC、CT、MRI等先进影像技术的发展,已使诊断水平大为提高,但本征的诊断仍很困难。术前B超仅有1例为“双管征”,本组术中经探查、造影确诊。(3)本组全部的胆管炎急诊手术,术中由于胆囊管辨认不清,行胆囊切开取石、胆囊空肠吻合1例。2例行空肠简置肝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其中1例将肝总管误认为胆囊管切断。1例将平行的胆囊管与胆总管误认为胆总管囊肿。2例二次手术切除治愈。仅1例为术中造影确诊,逆行切除胆囊。MyRiame J Curet [3] 在一组17例Mirizzi综合征的报道中,术前无一例确诊,诊治的办法是术中逆行切除胆囊,经胆囊管术中逆行造影,确诊后进一步解剖胆囊管切除,无一例误治及二次手术。另外,术前急诊行ERCP,一般胆囊管长度>3cm,本组6例Mirizzi综合征 [1]按Csendens分型均为I型,即为Mirizzi综合征原型,上以单纯胆囊切除为主。总之,根据临床体会结合复习,对于病史长,反复发作胆绞痛并伴有黄疸,ALT、TB、γ-GT升高者,应考虑本征,急诊手术中,逆行切除胆囊。对胆囊管辩认不清者,及早经胆囊管插入导尿管造影,明确关系后,仔细分离胆囊管,以免损伤肝总管。有条件的话,术前行ERCP。
文献
1 George Qvist F R C S.Surgical Diagnosis.London:H,K Lewis&Co,LTD,1977,260-277.
2 何效东.mirizzi综合征32例报告.普外临床,1994,9:217.
3 Mvriam J,Curet MD.Mirizzi syndrome in a native american papulation.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1994,16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