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火凉营开窍法治疗急性脑出血高热昏迷
【关键词】 泻火凉 营开窍法 急性脑出血 高热昏迷
高热神昏是急性脑出血的危急证候之一,临床常缺乏有效处理方法,大部分患者预后不良。高热神昏时间越长,其病死率、致残率越高。近年来,本科采用泻火凉营开窍法组方煎汤鼻饲,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本院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疗规范》,西医诊断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1],高血压病诊断参照1999年WHO/ISH的定义和分级标准(意识状态5级分级)[2]。病例选择标准:(1)年龄20~85岁;(2)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3)出血部位在基底节或破入脑室系统,并有不同程度昏迷及高热(>39℃);(4)中医辨证属中风—中脏腑(阳闭)、风火痰瘀内闭者。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死亡者、合并严重其他原发病者,均不纳入观察。符合标准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差异均无显著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略)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中风专科脑出血治疗常规抢救处理,如脱水、控制血压、护脑、抗感染、抗应激性溃疡、吸氧、吸痰、物理降温等。治疗组另加清营汤加味煎汤鼻饲,处方:犀角10g(水牛角100g)先入,元参15g,川连10g,丹参30g,银花30g,连翘10g,麦冬10g,生石膏30g先,竹叶心10g,生地10g,丹皮10g,抽搐者加钩藤15g后入,羚角20g先入,便秘者加生军30g后入,芒硝5g冲,晚蚕砂30g包,痰延壅盛者鲜竹沥30ml冲,胆星10g,浙贝10g,姜竹茹10g,胃出血者加生白芨粉10g冲。1剂/d,煎汤300ml,8h鼻饲1次,100ml/次。
1.3 观察指标 (1)三大常规、肝功能、电解质、血糖等;(2)记录大小便情况;(3)观察神志转清时间;(4)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天的GCS昏迷评分;(5)记录体温退至37℃以下所需的天数。
1.4 疗效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临床疗效分为五级。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和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2.2 两组神志转清时间比较 组(4.94±2.25)d,对照组(6.90±2.53)d,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天Glasgow评分比较 治疗组(29.39±2.28)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21.38±5.90)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后(26.60±2.67)分,较治疗前的(21.26±5.7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中风高热神昏为重症危候,属闭证阳闭之范畴,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多源于《内经》之说,“气之与血,并走于上,则发大厥”,认为中风猝然昏厥,是由于肝阳化火,气火夹痰夹瘀,奔迫于上,猛然冲激大脑,气血逆乱已极所致。正因为基于风火痰瘀壅闭于清窍之病机的认识,治疗上无非祛痰平肝熄风、通腑等法,或用凉膈散、小承气合羚角钩藤汤、安宫牛黄丸等方治疗。近年来,作者对该类病例的临床观察发现,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该类患者的非闭证有一定疗效,但对高热神昏的治疗,效果不理想,运用温病辨证的思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大量病例,取得较好结果。中风历来有外风与内风之说,但作者认为中风临证病机错纵复杂,型无定型,法无定法,既有内风为基础,又有外风为诱因。《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张锡纯说:“大抵此证,多先有中风之证,盖因先伤于内,而后感于外之候也。其所谓因火因气因湿者,亦未必绝无外邪侵侮而作也。”故此,按伏邪温病论治,具有理论依据。中风一般多为老年人,天葵既竭,精气耗散,正气不足,外邪易中,或引发暗动之肝风,或藏于体内而待发,一旦发病,便出现病势凶险,里热炽盛,神昏谵语等气营两燔之证候,呈现伏气温病之特征。所以张锡纯认为伏气化热,应用大剂石膏治疗,谢昌仁认为中风伴神昏发热者,多见热入心营,气血两燔,应清营凉血开窍[4]。清营汤为治疗热入营血之主方,该方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营、凉血止血之功效,热清血止则神志转清,恰好切中病机。犀角咸寒,生地甘寒,清营凉血最好,犀角更能清脑中上冲之血热。元参、麦冬养阴清热,银花、连翘、黄连、竹叶清热解毒以祛邪热,丹参活血以消瘀热,另予随证加减,使瘀血得散,高热得除,风火得泻,则闭证自开,热退身凉,神识转清,挽救生命,利于病情尽早稳定好转。
【】
1 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 第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 史宁广,单书健,主编 .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风专辑.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