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及护理
作者:顾月君 陈华萍 黄梦娣
【关键词】 高压氧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因不明,起病急骤,给病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困扰。本院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73例突发性耳聋病人行高压氧加药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3例中男45例,女28例;年龄11~70岁。耳聋双侧5例、单侧68例;发病2~7d 40例、8d~2个月33例。73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会1997年颁布的诊断标准[1],损失轻度20例(损失10~30dB)、中度30例(31~60dB)、重度23例(61~90dB);并排除听神经瘤、鼓膜破裂且排除高压氧治疗禁忌证。
1.2 方法
常规药物治疗(血管扩张药、能量、激素、抗病毒药)后即行高压氧治疗,治疗方案应用国产多人氧舱(6人舱),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压力为0.2MPa,稳压戴面罩吸纯氧20min,共3次,中间吸空气5min,共2次,升压20min,减压20min出舱,治疗次数最少5次,最长30次。
1.3 疗效评定
疗效按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颁布的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1],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有效:提高15~30dB,无效:提高<15dB。
1.4 结果
高压氧治疗3~5次后多数病人即感到耳聋减轻,治疗结束进行听力学检查,病人听力提高显著。73例中,痊愈35例[均是发病<7d 的病例(47.9%)]、显效15例(20.5%)、有效13例(17.8%)、无效10例(13.7%)。总有效率86.3%。
2 护理
2.1 入舱前护理
护士应主动接近病人,以亲切、稳重、诚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及态度安慰、鼓励病人,耐心细致地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治疗措施和疗效,高压氧治疗机理和注意事项,介绍治愈病例,稳定病人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本组有5例在治疗期间出现感冒症状,予维生素C银翘片口服、呋嘛滴鼻液滴鼻,减慢升压速度,均未出现耳痛等不适。因本病起病急,治疗时间性强,故对感冒鼻塞者不要轻易停止治疗,使病人尽早得到有效治疗,提高疗效。
2.2 升压阶段的护理
严格按规定的升压速度操作,宜缓慢匀速加压。因突发性耳聋病人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较困难[2],故操舱者应耐心细致地观察病人的反应并不断询问有无耳痛等不适,本组在升压期间有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部不适,其中耳闷,听觉遥远7例、耳痛5例,当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停止加压,指导做咽鼓管扩张动作,如仍不能缓解,应快速减低舱内压约3~5kPa,同时做咽鼓管扩张动作,本组10例经上述处理后耳痛症状消失,并继续加压,2例仍不能缓解,减压出舱。
2.3 稳压时的护理
稳压吸氧是高压氧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指导病人正确戴吸氧面罩以保证有效吸氧,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幅度及有无氧中毒的症状,当出现胸闷、恶心、口唇发麻等氧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吸氧,改吸空气后症状可缓解。本组无氧中毒表现。
2.4 减压中护理
减压开始时要通知舱内病人做好准备,指导正确呼吸,减压速度要均匀,减压时舱内温度降低,指导病人保暖,不要靠紧舱壁,防止出舱后出现皮肤瘙痒、皮疹、肌肉关节骨骼疼痛。本组病例无此症状发生。
2.5 出舱后护理
应热情询问病人治疗情况及病情变化,有无耳闷及耳痛,并嘱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不抽烟、喝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 讨论
本组突发性耳聋病人,高压氧加常规药物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因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多数认为与血管病变和病毒感染有关,高压氧能明显提高血液和组织的氧分压、氧含量,氧储量及氧在组织中的弥散距离,促进组织细胞的生物氧化能量供给[3],有利于改善内耳缺血缺氧性损害,加速毛细胞耳蜗及前庭神经纤维修复,高压氧可减轻因病毒感染或过敏引起的内耳局部水肿,并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使血小板聚集性和血液粘稠度降低,红细胞膜脆性增加,组织吞噬细胞功能增加,解除血管内阻塞,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恢复血供,改善内耳微循环和内耳组织代谢[4],使受到损害的听觉功能得以恢复,然而高压氧亦有很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影响营养物质的输送,故应同时用血管护张药物对抗此副作用,更有利于能量物质和氧气输送到病损组织,故比单纯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疗效。高压氧治疗增加氧供的同时亦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且治疗时间常较长,因此高压氧治疗时宜使用大剂量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E等药物。由于突发性耳聋病人病因和转归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5],况且突发性耳聋的病损部位在耳部,而高压氧治疗时最易发生并发症的部位亦在耳鼻部位[6],本组有2例出现耳痛不能忍受,减压出舱后耳镜检查,鼓膜内陷,轻度充血,停止高压氧治疗,经休息后好转。故高压氧治疗时,护理的重要性亦显突出。
【】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会,中华耳鼻喉杂志编委会. 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析. 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7,32(2):72.
2 何端军. 高压氧治疗致中耳复合性气压伤5例. 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8,5(3):54.
3 喻森明,胡晓华,高鸿兴,等.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病人78例临床观察. 浙江临床医学,2001,3(10):721~722.
4 杨益主编. 高压氧治疗基础与临床.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5~216.
5 李温仁. 倪国坛,主编. 高压氧医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89~98. 132,390.
6 龚锦涵主编. 医用高压氧专业岗位培训.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高气压学会,2003.27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