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尔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作者:俞晓东 李国桢 吴厉锋 钱小英 叶环 徐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是一种不可逆转且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疾病,从病理生角度看,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老年病人多见,患病人数多,常死于呼吸衰竭。本文作者在于研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对COPD是否有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本院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共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52~88岁,平均72.1岁,临床表现均有咳嗽、咳痰、气喘。发热(体温≥37.5℃)36例、血白细胞总数≥10×109/L 27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分别为11例和14例,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35g)24例。呼吸衰竭28例,CO2潴留致肺性脑病7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2年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1]。
1.2 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及对症处理。顺尔宁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顺尔宁(默沙东公司提供)10mg 1次/d口服,直至病情缓解出院。实验开始前及14d后测定肺功能(肺功能仪由德国耶格公司提供)。患者出院后记录住院治疗日及住院治疗费用。用FEV1改善率来评价肺功能改善情况,用平均住院治疗日来反映两组患者病情缓解时间的长短,用平均住院治疗费来反映两组患者的负担。
1.3 统计学处理 两样本间数据采用t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治疗方案,无1例患者因顺尔宁不良反应而中止。实验结果为对照组,FEV1平均改善率6.735%,平均住院治疗日26.1d,平均住院治疗费15003.5元。顺尔宁组,FEV1平均改善率7.325%,平均住院治疗日25.7d,平均住院治疗费14108.4元。顺尔宁组患者FEV1平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治疗日,平均住院治疗费均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PD) 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肺功能呈进行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不但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据WHO统计,在全球死亡病因中,COPD居第四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992年在我国北、中部地区对102230名成人进行了一次普查发现,COPD的患病率约占15岁以上人口的3%。在美国,成年男性COPD患病率为4%~6%,女性为1%~3%,可见其患病率、病死率之高是十分惊人的[1]。COPD的病因极为复杂,气道炎症是COPD发病和加剧的一种重要因素,目前已有多种药物用于抑制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白三烯是气道中的化学介质,能引起气道痉挛,顺尔宁是一种强效的选择性的白三烯D4(LTD4,cys LT1)受体拮抗剂,是新一代非甾体抗炎药物。能选择性抑制气道平滑肌中白三烯多肽的活性,并有效预防和抑制白三烯所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粒细胞(EOS)浸润及支气管痉挛,能减少气道因变应原刺激引起的细胞和非细胞性炎症物质,能抑制变应原激发的气道高反应。对二氧化硫、运动和冷空气等刺激及各种变应原如花粉、毛屑等引起的速发相和迟发相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能与人类气道中的cys LT受体能高度选择性结合,从而阻断白三烯的病理作用,在临床上常规用于哮喘预防和长期及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白三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选择性中性粒细胞趋化剂,可募集活化中性粒细胞,使之生成过量炎性产物,扩大局部炎症反应[2],在COPD急性发作期痰液中明显增加[3],参于COPD发病。因此,Kilfeather[4]提出阻断白三烯生物合成或拮抗其作用,作为COPD治疗的新方法之一,孟鲁司特钠(顺尔宁)主要作用于半胱胺酸白三烯,从理论上说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治疗COPD是有效的,本实验表明顺尔宁治疗COPD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可作为COPD急性发作期辅助治疗药物,因治疗时间较短及病例数较少,今后还需收集更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7):241~245;453~460.
2 CrooKs SW,stockleg RA.Leu Kotriene B4.Int J Biochem Cell Biol,1998,30:172~178.
3 郭兴化,汪定明,潘姿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2007,9(3):365
4 KiLfeatherS. 5-lipoxygenase in 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PD.Chest,2002,121(5suppl):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