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27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脑膜炎
作者收集了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住院的、成人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者,男17例,女10例;年龄21~78岁。病程6d~3个月。农民12例,其中家禽和家畜饲养员5例;外地务工人员9例;城镇居民6例。
1.2 颅外结核及结核接触史 8例合并颅外结核,其中肺结核7例,淋巴结结核1例。既往有与结核病患者接触史7例,3例因患其它疾病而长期服用激素。临床表现:27例患者早期以头痛、发热和呕吐等典型症状为首发3例;仅有发热7例、头痛5例;以意识障碍为首发表现4例;以胡言乱语、幻觉、精神异常等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3例;以头晕、乏力为首发表现3例;以失语或偏瘫为首发表现各1例。
1.3 脑脊液(CSF)及实验室检查 CSF压力正常2例、升高25例(>180mmH2O),其中6例压力>400mmH2O。CSF细胞数正常3例;升高24例,其中<500×106/L 16例,500~1000×106/L 5例,>1000 ×106/L 3例。分类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定量>100mg/d1 15例,>45mg/dl 7例,正常5例;糖<40mg/dl 18例,正常9例。所有患者多次CSF涂片找隐球菌、抗酸杆菌,其中CSF涂片找到抗酸杆菌1例。21例测CSF结核抗体,4例阳性。CSF酷似典型病毒性脑膜炎样表现4例,酷似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样表现2例。外周血表现:血沉升高12例,22例测血结核抗体,其中4例阳性。5例肺结核患者行痰找抗酸杆菌3次均阴性。
1.4 辅助检查 27例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11例,其中脑积水3例,颅内低密度灶2例,脑膜强化4例,脑梗死2例。27例行胸部X线检查,异常11例,其中肺结核7例,肺炎2例,胸腔积液2例。
1.5 诊断 最后诊断依据:动态脑脊液、PPD、血沉、结核抗体、PCR等检查诊断17例,脑脊液薄膜实验阳性诊断1例,脑脊液中找到抗酸杆菌确诊1例,结合头颅CT、MRI扫描诊断3例,诊断性有效5例。
1.5 治疗及预后 所有患者一经诊断即予治疗:(1)基础治疗: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应用脱水剂,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如合并感染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精神症状明显者联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2)抗结核治疗:27例均选择一线用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四联26例,三联1例。(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在规范抗结核治疗同时,26例使用激素治疗。(4)本组1例严重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脑积水改善,临床症状好转。27例患者中,24例患者治疗后好转(有效率88.9%),其中1例遗留颅神经损害,1例肢体偏瘫;2例因病情加重而自动出院,1例死亡。
2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可继发于粟粒性结核及其它器官的结核病灶,也可在其它部位无结核病扩散的情况下单独发生结脑。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一般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临床表现除结核毒血症状以外,一般有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典型临床表现,而CSF为白细胞的总数中度增高(<500×106/L),且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蛋白中度增高[1]。但是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和激素,致使一些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多不典型,从而容易误诊、误治。本组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3例;而脑脊液的表现也不很典型。本组患者中有7例仅有发热,而缺乏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征,5例仅为头痛,而无发热的感染症状。这些患者均在疾病的早期。
脑脊液细胞数中度增高[(50~500)×106/L],以单核细胞为主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根据之一,也是与其他类型脑膜炎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本组患者中3例CSF细胞数正常;16例细胞分类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5例蛋白正常;9例糖正常; 4例酷似病毒性脑膜炎样表现,2例酷似化脓性脑膜炎样表现。其中6例经动态观察随病情的,到后期均出现了典型的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2例经3次脑脊液检查均酷似化脓性的改变,但抗炎2周无效,复查X线胸片1例有粟粒性肺结核,1例为淋巴结结核,后经抗结核治疗,临床表现和脑脊液逐渐好转。脑脊液改变不典型的原因可能是:(1)CSF检查时间过早,因为人体感染结核菌到进入效应阶段后CSF细胞数才增高,这一过程也需一定时间[2]。本组有3例早期患者第一次CSF检查正常,5~7d后复查时则呈典型改变;(2)在CSF检查前已使用喹诺酮类或氨基糖甙抗生素或抗痨药;(3)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可能为大量毒力较强结核菌直接进入CSF引起强烈脑膜反应;(4)变态反应缺乏,免疫机能不足。所以对于类似化脓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改变的患者,应多次复查脑脊液以明确其诊断。
抗结核药物治疗原则和肺结核一样同样要求早期、联合、适量、、全程[3],特别强调尽早治疗和治疗的彻底性。在强有力的抗结核药物的保障下,尽早足量的应用激素是挽救患者,减少并发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本组患者除1例肝功能较差而用三联治疗,其余26例均四联抗结核治疗,治疗有效率88.9%。激素有抗炎作用,能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压,防止粘连及脑脊液循环堵塞。在急性期如无禁忌征应及时给予激素治疗。激素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
【】
1 陈灏珠.实用内. 第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62.
2 宗庭益.免疫学基础与临床.安徽:安微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87.
3 潘孝彰,庞茂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特点与治疗原则.神经疾病杂志,2004,4(4):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