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终止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作者:黎启华 邬斌 刘立志 张丹 毛妙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PCI)可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完全而持续的心肌再灌注[1]。那么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究竟能多大程度上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从而终止急性心肌梗死的进程?国内外对此研究不多。作者观察了AMI患者接受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后心电图、心肌生化标志物和临床表现的变化,及其与中期预后的关系,探讨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终止AMI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指南》的标准[2],收集本院心内科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住院患者中确诊急性心肌梗死122例,发病时间在12h内并且接受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68例[3],根据术后心电图、心肌生化标志物和临床表现变化,分为完全AMI组和终止AMI组。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来院第一时间明确诊断,并在90min内完成冠脉球囊扩张,随即植入Cypher药物洗脱支架,重复冠脉造影见血液TIMI 3级57例(83.82%),<TIMI 3级11例(16.18%),所有患者均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
1.3 观察方法 (1)心电图:所有患者入院即刻及术后2、12、24h记录三次18导联心电图,此后1次/d 连续7d;测量比较治疗前和介入术后2h心电图ST段的改变及以后心电图的演变。 (2)血清心肌生化标志物:于入院后即刻及术后2、6、8、10、12、14、16、18、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敏(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此后1次/d检测,直至满2周。 (3)临床表现:记录术后2h胸痛缓解情况。患者均跟踪随访6个月,记录心功能、心律失常、心肌再梗死、心绞痛复发、室壁瘤、心脏骤停和6个月病死率的情况。 (4)终止AMI标准[4]:以完成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后2h内胸痛基本消失,心电图抬高的ST段降低≥50%[5],病程中心肌生化标志物CK-MB虽然升高,但峰值<正常高限的2倍,cTnI最高值<0.3ng/ml作为终止AMI的标准(终止AMI组),未达此标准者称为完全AMI组。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AMI终止率 接受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患者68例,按上述标准,27例达AMI终止标准(终止率39.71%),完全AMI 41例(60.29%)。27例终止AMI患者术后即刻冠脉造影,冠脉血流全部达TIMI 3级,而冠脉血流未达TIMI 3级11例均为完全AMI组。在终止AMI组27例中,男19例,高血压12例,高酯血症17例。糖尿病9例。梗塞相关动脉血管(IRA):前降支(LAD)13例,回旋支(LCX)7例,右冠(RCA)7例;完全AMI组41例中,男29例,高血压18例,高酯血症26例,糖尿病17例。罪犯血管(IRA):LAD 19例,LCX 10例,RCA 12例。完全AMI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终止AMI组(P<0.05),其余情况两组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
2.2 两组患者从发病至恢复再灌注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从发病至恢复再灌注时间的比较(略)
注:与完全AMI组比较P<0.01
2.3 发病至接受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时间与终止AMI率的关系 本结果表明:该时间越短,则终止率越高,各时间段终止率如下:<3h组为19/23(82.61%),3~6h组为7/16(43.75%),6~12h组为1/26(3.85%);>12h为0/3,各时间段终止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
2.4 两组患者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心源性病死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心源性病死率比较(略)
注:与完全AMI组比较P<0.01(室性心律失常定义:为多源室早,RonT,室性心动过速)
3 讨论
AHA/ACC最新公布的关于ST段抬高型AMI(STEMI)诊疗指南[6]中指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或极早期溶栓有时可终止AMI的发生,但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根据该指南,诊断AMI时,CK-MB必须达到正常值的2倍以上,cTnI必须达到0.3ng/ml以上,所以,作者把接受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后的AMI患者达到上述诊断标准,同时术后心电图和胸痛均有明显改善的亚组患者称之为终止AMI组。急诊PCI终止AMI发生的机制,作者推测主要是由于能及时持续地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IRA),从而挽救了绝大部分心肌,只有微量的心肌发生坏死,那么,心肌生化标志物只有微量的升高而达不到上述诊断标准。本研究68例接受急诊PCI患者中27例达AMI终止标准,同时,术后冠脉血流未达TIMI 3级11例,无1例达AMI终止标准,说明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否与冠脉微血管水平的再灌注(作者认为它代表着心肌的真实再灌注水平)有极大的关系,但与IRA的名称无明显关系。完全AMI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终止AMI组,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多有冠脉弥漫性病变,同时冠脉的微动脉亦存在广泛严重损害有关。提示作者在PCI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心外膜下冠脉狭窄的解除,更要关注冠脉前向血流和微循环灌注的真实水平。对于术后冠脉血流<TIMI 3级者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以真正改善心肌的再灌注水平,从而减轻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本结果还表明,AMI患者从发病至恢复再灌注时间的长短决定着AMI的终止率:发病时间<3h者,总的终止率达82.61%,随着时间的推移,终止率越来越低;>12h组为0,在终止AMI亚组70.37%的患者发病时间在3h以内,无1例超过12h;而在完全AMI亚组,90.24%的患者发病时间集中在3h以上。传统观点认为:心肌完全缺血达30min以上,将开始出现坏死,超过3h,心肌的损伤坏死将不可逆转。本资料中部分患者发病到恢复再灌注时间虽超过3h,但仍有阳性结果。从发病后6个月后的并发症来看,终止AMI组在所有观察指标中均优于完全AMI组,提示救治AMI的最佳目标应是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终止AMI的发生。
【】
1 Keeley EC, Boura JA, Grines CL. Primary angioplasty versus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23 randomized trials.Lancet, 2003,361:13~20.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3 高润霖 .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看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1):1061~1064.
4 Taha T,Yuling F,Galen SW, et al. Abor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 J Am coll cardiol,2004,44:38~43.
5 沈珠军,戴淑婷,阿丽娅·吐尔干,等.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早期ST段下降幅度的临床意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34(2):134~137.
6 Elliott MA, Daniel TA, Paul WA, et al. 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xecutive summary. Circulation, 2004,110:588~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