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性晕厥24例报告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楼忠裕 顾明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晕厥

  排尿性晕厥是指排尿开始时、排尿过程中、排尿终末或结束后立即发生的一种晕厥[1]。作者自1997年1月至2007年6月曾在门诊接诊排尿性晕厥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男23例,女1例。职业:医务人员8例,机关干部及企事业单位主管11例,工人2例,农民3例。晕厥首次发生年龄15~69岁,其中20~40岁18例(占75%)。发生一次者7例,2~3次者13例,4次以上4例。晕厥发生诱因:在夜间起床排尿时12例次,午睡醒后排尿8例次,饮酒后排尿8例次,跑步进入厕所用力排尿5例次,静脉输液后排尿4例次,受精神剌激后排尿1例次(女性),身心疲惫5例次。

  1.2  临床表现  晕厥前大多感到在短时内头昏、心慌、自觉心跳减慢、两眼发黑,旋即猝然倒地后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出冷汗。2例发生抽搐伴惊叫,4例跌倒致脑震荡,3例伴上肢骨折。一般患者经平躺3~5min后清醒,均无后遗症。

  1.3  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晕厥后均经详细询问病史,常规体检,12例行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10例作脑电图检查,2例患者当时明确诊断,未作CT及脑电图检查。其中长期失眠5例,高血压4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偶发室早)2例,窦性心动过缓6例(其中血压偏低5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心病1例,6例无异常发现。

  1.4  典型病例      男性,66岁;职业医师。45年内排尿结束时发生晕厥5次。患者于16、22岁时夜间起床急速排尿发生晕厥,第1次晕厥后被同学发现睡在地板上,第2次晕厥倒地致鼻出血后意识恢复。40岁时因疲劳、纳差、失眠,输注10%葡萄糖500ml,内加“能量合剂”,输液完后起来排尿时发生晕厥,跌坐在输液椅上。家人发现后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立即平躺在地板上,拳击心前区2下,听诊心率30次/min左右,并发生惊叫、抽搐,即刻静注阿托品0.5mg,5min后神志转清,心率增快,但仍感乏力、神软。50岁时午餐饮啤酒,午睡起床后排尿结束时即感两眼发黑、心跳变慢,旋即倒地,家人发现其面色苍白、两眼凝视、出汗,经平躺1min后,犹如梦中醒来。65岁时因劳累、失眠,午睡起床排尿时猝然向后跌倒,头部着地,家人发现后将其抬至床上平躺约10min,清醒后感眩晕、视物旋转,并伴恶心、呕吐,遂送住院,经检查(生化、心电图、磁共振等)诊断为:(1)排尿性晕厥,(2)脑震荡,(3)窦性心动过缓。住院半个月后好转出院。

  2  讨论
   
  以前认为本病不多见,据Kapoor WN[2]报道在成人晕厥中本病并非罕见;国内亦有报导[3,4]。本病多数短暂发作,平躺后好转,无并发疾病者一般未去医院就诊,因此可以认为本病并不少见。


   
  排尿性晕厥的发生机制可能为综合性,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跳较慢,突然起床处于直立位,血液滞留于下肢,血压下降,发生脑供血不足;排尿时摒气使胸腔内压增高,静脉压增加,回流减少,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量更加减少;也有学者认为,充盈的膀胱急速排空或腹压的下降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以致发生晕厥。作者认为本病与原有基础疾病不无关系,诸如神经衰弱、心动过缓,血压偏低或高血压等,该类患者神经机能调节相对较差。曾有报道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和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排尿时发作性高血压,产生排尿性昏厥[5,6]。另外,过度疲劳、情绪紧张、饮酒、膀胱过度充盈、摒气用力排尿等可能为诱因[7]。
   
  本病诊断不难,但如忽略相关病史,常易造成误诊。有本病发作史者,应积极做好防范,睡眠醒来排尿时避免立刻直立位,可取蹲位或坐位,尤其不宜用力摒气。此外,可能诱发本病的基础疾病,加强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等,对预防本病发作有所裨益。

【】
    1 邝贺龄,胡昌津,主编.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80.

  2 Kapoor WN.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syncope. Am J Med,1991,91:106.

  3 万亚君,陈嘉琦. 排尿性晕厥14例报告. 黑龙江医学,2005,29(4):319.

  4 陈富春. 排尿性晕厥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 医学,2000,14(2):153.

  5 杨华旺,李文广.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中西结合外科杂志,2005,11(4):323~324.

  6 吴荣辉,任福锦. 膀胱嗜铬细胞瘤(附5例报告).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57~58.

  7 陈牧雷. 晕厥的原因及诊断要点. 中国临床医生,2002,30(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