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张美媛 张金海 沈鹏 方廷采 孙静英 章娟亚

【关键词】  急救患者

  急诊医疗体系(EMSS)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病医学紧密相扣的三个环节。院前急救是第一环节,和院内急救既有分工又有联系。作者对海宁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以了解近年来海宁市院前急危重症疾病的急救需求状况及趋势,为拟定更适合急救事业发展的规划,制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急救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本资料为海宁市急救中心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集的大量数据和信息,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海宁市院前急救工作总量的逐年变化、急救工作总量的月均变化、日均变化及院前急救的疾病谱等情况,应用 SPSS软件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海宁市院前急救工作总量    2001年院前急救出车总数为2250人次;2002年为3664人次,较上年增长62.8%。2003年为4888人次, 较上年增长33.4%。2004年为6639人次,较上年增长35.8%。2005年为7506人次, 较上年增长13.1%。由此可见,海宁市院前急救服务需求量呈现较大的逐年增长趋势。5年内增长了近2.5倍(图1)。

  2.2  院前急救工作总量的月均变化  海宁市院前急救需求量变化有一定,1年中分布以冬、夏季最多,春季最少。5年中每月急救总量依次为1月1995人次,2月1705人次,3月1912人次,4月1822人次,5月1796人次,6月1982人次,7月2099人次,8月2224人次,9月2206人次,10月2346人次,11月2250人次,12月2612人次。每年的12~1月,7~10月各有1 个需求高峰,2~5月相对是低谷。
                
  2.3  院前急救工作总量的日均变化  院前急救人次1d中也有一定变化规律,2005年每天24h各时段急救人次依次为24:00~2:00 324人次,2:00~4:00 228人次,4:00~6:00 224人次,6:00~8:00 750人次,8:00 ~10:00 996人次,10:00~12:00 660人次,12:00~14:00 689人次,14:00 ~16:00 627人次,16:00~18:00 854人次,18:00~20:00 920人次,20:00 ~22:00 785人次,22:00 ~24:00 453人次。上午8:00~10:00为急救呼叫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至18:00~20:00 又一小高峰,凌晨则是1d最低点。


                  
  2.4  院前急救的疾病谱  分析2005年院前急救疾病谱,前10位病种依次为车祸外伤(3338人次),非车祸外伤(1106人次),脑血管疾病(480人次),妇产科疾病、分娩(455人次),心血管疾病(404人次),急性腹痛(374人次),各种中毒(277人次),呼吸系统急症(252人次),晕厥(218人次),头晕(110人次)。其次为消化道出血(79人次),发热(71人次),心跳骤停(59人次),癫痫(58人次),儿科疾病(47人次),溺水、触电等意外(34人次),五官科疾病(34人次),癔症(31人次),低血糖昏迷(25人次),糖尿病(14人次),过敏性疾病(14人次),泌尿系疾病(12人次),肿瘤(10人次),周期性麻痹(4人次)。显而易见,外伤是本地区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尤其是车祸外伤占全部急救总数的44.5%,非车祸外伤指生产事故、坠落伤、刀砍伤等,占急救总数的14.7%。而内科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腹痛、中毒和呼吸系统急症为主(图2)。

  3  讨论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本急救中心在探寻原因的基础上采取了一些列措施。(1)海宁市院前急救需求量较高。海宁市面积681.5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随着海宁城市化、化的迅速,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车辆及事故增多,院前急救需求快速增长,院前急救人次占急诊总人次比为20%左右。院前急救人次的增加不仅与急救系统的通讯,车辆配备,急救人员的服务素质有关,还与本地区的社会状况以及人们的急救意识普遍增强密切相关。为满足日益增长的“120”呼救量,提高救护车出车能力,市急救中心近年来增加了救护车配备,从2001年的1辆救护车增加至现在的6辆,每天24h保证有三辆值班车随时可以出车。为缩短院前急救半径及配合交警工作,又在距急救中心约20km郭店警务处常驻一辆救护车随警。为避免护送产妇出院“挤占”急救用车,专门设立了护送产妇专用车。在增加救护车的同时,加强急救设施配备,并增添了电除颤仪、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气囊,心电监护仪等。(2)本研究结果表明,全年7~12个月院前急救人次高于年平均水平,这种差异可能与院前急救疾病谱季节性分布特点有关,道路交通事故以第四季度为多[1],可能与临近年底,人员流动增加,交通繁忙等有关,需结合有关资料进一步分析。急救中心根据此,在冬季和夏季高峰增加后备机动救护车辆,在春季淡季适当减少后备车辆,并且让医务人员抽时间进行培训和进修。(3)根据呼救高峰时间,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每天8:00~10:00,18:00~20:00为急救呼叫高峰,可能与上下班高峰车祸多发有关。因此,在相应时段加强急救力量配置具有必要性。(4)结合院前急救疾病谱的特点制定工作重点,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培训。本研究结果与报导基本一致[2,3]。但外伤(尤以车祸外伤)所占比例之高为本地区的特点。根据外伤是本地区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而内科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腹痛、中毒和呼吸系统急症为主,院前急救培训应以外伤,心脑血管病,中毒,呼吸系统急症的现场急救作为培训重点。配备必要的止血,固定,包扎,搬运等急救设备至关重要。院前急救疾病谱还显示出院前急救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内、外、妇、儿各种均有),应逐步使院前急救医师向全科方向发展,以全科医学为基础,掌握基础生命支持技术。作为急救中心,应提高综合性救治能力,重点加强急诊外科建设,完善急救管理,提高创伤救护水平,强化防范措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安全急救保障。

【文献】
    1 陈尔真 ,童建菁 ,史以珏. 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特征分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8):728~731.

  2 王立毅, 梁标, 潘超雄,等. 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全科医学,2002,5(2):147~148.

  3 吴群召. 基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2006,9(4):3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