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思清和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 博思清
阿立哌唑是1988年开发的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于2002年11月上市。阿立哌唑在国外临床应用较早且已有大量研究[1~3],但国产阿立哌唑(博思清)在国内使用时间不长,临床医生对该药的临床特点尚不熟悉。本研究拟比较博思清和维思通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入组标准:本院2006年2至11月期间的住院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60;年龄15~65岁;入院前1周未服用抗精神病药或1个月内未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征得家属同意。(2)排除标准:有严重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酒精和药物依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的攻击行为或自杀企图者;药物过敏者。(3)入组情况:入组共92例,随机分为博思清组和维思通组各46例。博思清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6~60岁,平均(29.2 ±11.6)岁;病程1个月~12年,平均(5.23±2.13)年。维思通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15~62岁,平均(19.4 ±10.9)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5.59±2.22)年。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基线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药物剂量:博思清初始剂量5mg,一般7d内加至20~30mg,以后1个月内可调整剂量,最大剂量40mg,平均治疗剂量(25±15)mg。维思通初始剂量为1mg,一般7d内可加至4mg,以后1个月内可调整剂量,最大剂量6mg,平均治疗剂量(4.6±2.1)mg。疗程8周。观察期间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但可根据需要使用苯二氮卓类药,安坦,心得安,扑尔敏等。(2)疗效及副作用评定:以PANSS评价临床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进行评定。减分率≥75%为痊愈,50%≤减分率<75%为显著好转,25%≤减分率<50%为好转,<25%为无效。以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评定副反应,同时进行电解质,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体重等监测。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机,在SPSS 10.0软件包中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两组在治疗第2周末总分显著下降(P均<0.05),两组在治疗后第2、4、8周末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明上述两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均有效。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表1 博思清组和维思通组治疗前后总分及各因子分(略)
(2)以治疗8周后减分率来评定疗效,结果见表2。两组间比较上述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表2 两组间疗效比较(略)
2.2 安全性分析
两组副反应情况比较如下,博思清组: 兴奋或激越2例(4.3%), 失眠4例(8.6%) ,嗜睡 8例(17.2%),肝功能异常3例(6.5%),锥体外系副作用16例(34.8%),肌强直10例(21.7%),震颤 8例(17.2%),静坐不能6例(13.0%),视物模糊3例(6.5%),恶心呕吐1例(2.2%),头昏头痛12例(26.1%), 心动过速 5例(10.9%),皮肤症状2例(4.3%),体重增加 5例(10.9%),内分泌改变*2例(4.3%),月经改变和泌乳?3例(6.5%),性欲改变(患者主诉)1例(2.2%),急性尿潴留2例(4.3%)。维思通组:兴奋或激越2例(4.3%), 失眠3例(6.5%) ,嗜睡 6例(13.0%),肝功能异常2例(4.3%),锥体外系副作用18例(39.1%),肌强直12例(26.1%),震颤 5例(10.9%),静坐不能4例(8.6%),视物模糊4例(8.6%),恶心呕吐2例(4.3%),头昏头痛8例(17.4%),心动过速 7例(15.2%),皮肤症状1例(2.2%),体重增加 8例(17.2%),内分泌改变*16例(34.8%),月经改变和泌乳?13例(28.3%),性欲改变(患者主诉)4例(8.6%),急性尿潴留1例(2.2%)。两组的副反应多在用药1~2周后出现,一般为轻或中度,经对症处理后减轻或消失,患者均能耐受。博思清组和维思通组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7%(27/46)和54.3%(25/46),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博思清组和维思通组锥体外系副反应(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发生率分别为34.8%和39.1%,无显著性差异(χ2=2.62,P>0.05)。临床观察发现,维思通组的锥体外系副反应一般在4mg以上较明显;而博思清组则多在15mg开始出现。维思通组有内分泌改变者(月经改变、泌乳、性欲改变)明显多于博思清组(34.8%和4.3%,χ2=13.42, P<0.05),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4],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亢进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关,额叶及额前叶皮质多巴胺活动性下降与阴性症状有关,并与5-羟色胺(5-HT)机制相关。阿立哌唑是多巴胺和5-HT系统的稳定剂,是突触后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和5-HT 受体的阻滞剂[5]。阿立哌唑在DA能神经传递水平太低时保持或增进神经传递,在太高时降低传递功能。在精神精神分裂症时,下调亢进的DA活性,改善阳性症状,上调低兴奋状态的DA神经元,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6]。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均有效。
本结果显示,博思清组的显效率为73.9%,有效率为84.8%;而维思通组的显效率为71.7%,有效率为86.9%,两组疗效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也无明显差异,表明博思清和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当。两药对精神分裂症的阴、阳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均有效,与同类研究一致[6~9]。两药均在第二周显效,与张光勇[7]等的报道一致。而与Petrie等[2]和McGavin等[3]报道的阿立哌唑的起效时间为第一周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能与本研究博思清的初始治疗剂量较低有关。
有研究[1~3]认为,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少而轻,主要为头昏头痛、失眠、焦虑、嗜睡等,几乎无锥体外系副反应、催乳素升高和糖代谢异常。本研究显示,博思清的副反应并不少,包括头昏头痛、失眠、焦虑、嗜睡、静坐不能、锥体外系副反应等。与陈晋东等[8]报道的国产阿立哌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率低于维思通有所不同,本研究显示博思清和维思通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但博思清引起的内分泌改变明显少于维思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博思清可以较好地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博思清的副反应一般为轻至中度,患者能够耐受,未发现有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较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
1 Lawler CP,Prioleau C,Lewis MM.Interactions of the novel antipsychotic aripiprazole with dopamine and serotonin serotonin receptor subtypes. Neurpsychopharmaclgy,1999,20(6): 612~627.
2 Petrie JL,Saha AR,McEvoy JP.Aripiprazole,a new antipsychotic:phase and clinical trial result.Eur Neuropsychopharm,1997,7(1):157~160.
3 McGavin JK,Goa KL. Aripiprazole.CNS Drugs,2002,16(11): 779~788.
4 金金红,王素珍,沈莹,等.乌灵胶囊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后衰弱状态.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4):247~248.
5 吴仁容,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77.
6 戴俊平,赵振环,刘国雄,等.阿立哌唑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行为医学,2005,14(8):712~714.
7 张光勇,王玉秀,刘从敏.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观察.四川精神卫生,2005,18(3): 150~151.
8 陈晋东,赵靖平,李乐华,等.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12):845~845.
9 符传创,刘学兵,卢佩贤,等.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30例临床观察.海南医学,2005,16(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