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兰海平 吴复琴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三大微血管病变之一,且发病率为0.9%~36%,常进展至终末期肾衰,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目前尚无特异性方法,近3年来,作者应用灯盏花素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发现其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有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至2007年2月,本院收治Ⅰ型及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30~76岁,平均57.3岁。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国际通用的Mogensen糖尿病肾病分期诊断标准[1]。确诊糖尿病肾病Ⅰ型23例、Ⅱ型53例;病程5~28年,平均11.9年。根据丹麦Mogensen 提出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按分层、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肾病Ⅲ期,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3例,即尿白蛋白排泄率(AEK)在20~200μg/min,24h尿蛋白定量0.03~0.30g,尿常规蛋白测定阴性;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即24h尿白蛋白排泄率>0.3g,尿常规蛋白测定阳性;糖尿病肾病Ⅴ型即尿毒症期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例。伴有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泌尿系统感染及严重心、肝、脑疾病者未列入本研究中。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进行饮食控制,根据病情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使空腹血糖稳定于7.0mmol/L左右,伴高血压者口服降压药物,使血压稳定于130/80mmHg左右。治疗组3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针10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浆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定量。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值检验。

  2  结果

    14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糖尿病Ⅲ期、Ⅳ期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Ⅳ期治疗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明显低于对照组(表1);糖尿病肾病Ⅴ期,治疗组尽管肾功能无明显改善,但也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表1  各组患者治疗后各参数比较(略)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是由于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血液动力学、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改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病理生理特征是由于肾血流量增加,表现为GFR明显增高,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常伴有肾体积增大,动物实验室证明整个肾脏或肾单位GFR增加达40%以上[2],肾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导致肾小球细胞血管功能障碍与肾小球硬化的原因。另有研究证明,糖尿病肾病对肾小球存在明显微循环和凝血机制障碍,使肾血流速度减慢,压迫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内形成微循环障碍。注射用灯盏花素,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消肿功效,对肾小球的系膜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3],使细胞变性程度降低,降低毛细血管阻力;注射用灯盏花素能改善肾脏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降低血浆蛋白含量[4],降低肾小球入球、出球小动脉阻力,影响肾小球的小动脉玻璃样变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从而延缓或防止肾小球硬化,综上所述,灯盏花素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1 Mogensen CE .Early gIomerular hyperfietration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s and late nephropathy Scand J Clin Lab invest,1986,46(3):201.

  2 Chrisstiansen JS , Gammtlganrd J, et al. Increased kidney size ,glomeralar filtration rate, and renal plasma flow in short term insulin dependen diabetes . Diabetology, 1981,20:451.

  3 蒋涛,高妍,熊祖应. 灯盏花素对高糖环境肾系膜细胞c-fos、 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药通报,2001,17: 503~506.

  4 王文,行利,李军昌,等.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