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沈起均 叶云峰 俞一歆 卢卿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脊柱损伤 诊断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特别是16层螺旋CT和一系列的后处理技术的出现,为医学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1]。本文探讨MSCT的Tr扫描(横断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显示法(MPR)和表面阴影(SSD)后处理技术在脊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6年2至2006年11月本院骨科因脊柱损伤住院111例的CT资料。其中男59例,女52例,年龄12~81岁(平均46岁),均先进行Tr扫描,72例同时有MPR及SSD后处理影像资料,并从本院的PACS系统中调出这些患者的X线平片资料(111例中102例有X线平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患者仰卧位,连续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80mA,层厚7.5mm、层间隔7.5mm,螺距1.375。用标准重建函数。对所获得图像按层厚0.625mm、层间隔0.625mm进行拆薄、重建。将图像传输至GE ADW4.2图像处理工作站, 根据需要行MPR重组,以及SSD柔和成像,阈值为150~200。
2 结果
本组111例中,颈椎9例,胸椎22例,胸腰椎交界45例,腰椎35例,同时累及多平面脊柱骨折25例。将其中CT和X线都能检出的的一些病变征象做一组对比,见表1。从中可看出;病变的检出率,CT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特别是CT检出的外伤性椎间盘突出、脱出(10例)、椎管内高密度血肿(5例)、脊髓或神经根受压(23例)、脊髓损伤出血(8例),X线平片则不能显示这些征象。MSCT出现前,由于不是容积扫描,CT矢状面等重建效果不佳,因而X线平片对椎体高度压缩和滑脱移位优于普通CT,现在行MPR及SSD后处理则能弥补这一缺陷。
表1 MSCT与X线平片病变检出率比较(略)
注:CT包括所有的Tr图像和52例需要做MPR和SSD后处理的重建图像
3 讨论
脊柱损伤需要迅速而准确的影像检查手段,常规X线摄片快速、简便且成本低,故一般首先作常规X线检查。X线平片可显示椎体形态改变和后弧线有无后移、旋转或消失(椎体后弧线的改变,说明爆裂性骨折的骨片后突移入椎管造成椎管变形、脊髓滑脱移位以及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后突进入椎管碎骨片是X线平片区分椎体单纯性与爆裂性骨折的最重要征象),但X线平片显示椎体爆裂性碎骨片常有一定难度,因此当平片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应及时行CT检查,MSCT只需要让患者平卧于扫描床上就可以连续快速扫描,进行容积数据采集后作MPR、SSD图像后处理,能清楚地显示胸腰椎骨折线部位、走向及骨折片分布、椎弓根骨折、椎管狭窄急性脊髓出血及周围软组织等情况。本资料显示,CT检查能确诊外伤性椎间盘突出、脱出,椎管内高密度血肿,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脊髓损伤出血等征象,并且CT在发现椎体内骨折线、附件骨折、小关节脱位、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等征象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图1)。但对于脊髓损伤和周围软组织显示,仍以核磁共振(MRI)为最佳[6]。
图1(a、b、c) 枢椎骨折的TrCT和矢状位MPR重建图像,清楚显示示枢椎后方斜行骨折线,累及左侧横突孔,矢状位MPR示后方多骨折片分离移位入椎管(略)
关于脊柱损伤类型的诊断,脊柱三柱结构划分及脊柱稳定性判断—Denis在椎体矢状面上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结构,提出凡累及中柱的骨折均为不稳定性骨折。张雪哲等[3]认为判断脊柱稳定性的标准:(1)骨折累及二柱或三柱;(2)椎管狭窄;(3)脊柱滑脱或成角畸形。符合上述两项即可判断为不稳定性骨折。CT能安全快速地对骨折脱位及椎管狭窄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对损伤的稳定性作出全面的判断,同时还可诊断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及某些椎管内出血血肿。MSCT的SSD重建图像能从任意角度观察椎体及其附件的三维立体图像,能直观了解到骨折是否累及到二柱或三柱以及附件的损伤情况(图2),尤其对旋转脱位有TrCT和MPR无法比拟的优势,从而快速、准确地明确骨折和脱位的类型,为临床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图2 3维成像图,能清晰显示T11椎体及附件损伤情况(略)
【】
1 王鸣鹏编. CT检查技术.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44~149.
2Atranson R,Bogtn V,Rogers LG.The radi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of burst fractures of the spice.AJR,1986,147~575.
3 张雪哲. 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61.
4 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编.全身CT和MRI.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811.
5 邑晓东,张瑜. 颈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脊柱脊髓杂志,2000,10(6):362~364.
6 刘乾贵,杨能学,戚跃勇.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评价. 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2(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