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某社区160名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陈斌华 夏 泳 周彩萍 苏雪倩 齐若兵 费建惠  

【关键词】  老年人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2005年末杭州全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72.63万,占总人口的11.03%[1]。为了解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更好地关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为广泛开展社区老年保健工作提供依据。作者于2005年6月对杭州某社区160名社区老年人(≥60岁)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按类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2],对居住在杭州市某社区≥60岁老年人160例进行调查,其中男68例,女92例;年龄60~88岁,≤75岁122例,>75岁38例。排除患有重度精神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如癌症等)不能接受调查者,调查对象具有自行回答调查问题的能力。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3例,初中34例,小学83例,文盲30例;婚姻:在婚(目前有配偶)107例,不在婚(包括离婚、丧偶、未再婚)53例;退休前固定职业:145例,无固定职业15例;患疾病种数:未患病58例,一种50例,二种22例,三种及以上30例;医疗保险:有137例,无23例。

  1.2  方法  首先设计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1)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险、患病种数等7项内容的基本情况;(2)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内容: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调查表[3]。量表主要反映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包括主观生活质量评估和满意度两个方面,共74条目,分为躯体功能(条目F11~F30)、心理功能(条目F31~F50)、社会功能(条目F51~F70)、物质生活(条目F1~F10)4个维度和受试者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条目G1~G4)。每个维度包括的因子如下:躯体功能维度包括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运动与感觉功能5个因子;心理功能维度包括: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5个因子;社会功能维度包括: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婚姻与家庭5个因子;物质生活维度包括: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状况4个因子;第20个因子为总体生活质量因子,为受试者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记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在社区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事先由社区干部联系取得被试对象和监护人同意,调查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干部入户调查,对调查对象作统一解释说明后,请其自评填写。对于文盲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填写者,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逐条询问记录。当场填写并收回问卷,发出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回收率为100%。将收集的资料检查核对后,全部资料输入机:数据经审核后,用EPi-Info软件双遍录入,并进行逻辑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杭州市某社区160名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情况见表1。
  
  表1  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略

        3  讨论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对自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健康水平、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幸福度和满意度的总体感受和评价尺度。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4个方面[4]。老年人生活质量如何,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基本相同。在婚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分高于不在婚的老年人,提示配偶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沟通对象和生活依靠。Marshall[5]研究中发现,丧偶老人生活质量显著不如在婚者。说明配偶的健在对老年人显得十分重要,对于那些丧偶后,有愿望再婚的老年人,应给予鼓励和支持。退休前有固定职业老年人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总体评价得分高,说明退休前有无固定职业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多个方面都有影响。有医疗保险老年人心理功能、物质生活、总体评价得分高于无医疗保险老年人,显示医疗保障显著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患疾病种数增加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评价得分逐渐下降。
   
  本调查结果提示,应积极主动关心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适当为他们增加一些社会活动。社区要创造条件为老年人提供活动、消遣和交流的场所,以延缓心理及社会功能的下降。Guallar[6]调查表明老年人从事业余锻炼的程度越高,生活质量就越高。老年人遇到的不良事件较多,如丧偶等会影响生活质量,故应加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对遭遇不良事件的老年人应及时提供支持和干预,降低其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善社区老年人的情况,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经济能力。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降低老年人的医疗负担,改善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社区等有关部门可根据需要护理量的大小,提供差异性服务,长期住院可增加老年病人的缺陷症状发生率[7],而社区健康护理服务是全球公认的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
   
  调查证明:要提高杭州市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从打造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和“国际休闲中心”的高度出发,从全方位的多因素考虑,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特别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尊老、爱老的和谐社会和家庭氛围。努力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
    1 许小富主编.杭州年鉴2006.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418~429.

  2 夏泳,陈斌华,苏雪倩,等.社区正常老年人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老年人的随访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39(1):29~32.

  3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增订版.北京:心理卫生杂志社, 2000. 88~94.

  4 WHO QOL Group.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WHO QOL): development and gener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98, 46 (12):486~494.

  5 Marshall CE,Benton D,Brazier JM.Elder abuse.Using clinical tools to identify clues of mistreatment.Geriatrics,2003,55(2):47~50.

  6 Guallar-Castillon P,Santa-Olalla Peralta P,Banegas JR,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 in Spain.Med Clin (Barc),2004,123(16):606~610.

  7 夏泳,陈斌华.影响精神科老年病人住院日因素分析.中华管理杂志,2001,17(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