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钙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葡萄糖
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因素,而宫缩乏力性出血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在产科领域钙制剂应用的重要性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成功后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针10ml,增强子宫收缩,预防剖宫产术中出血,并与对照组进行随机对比研究,经临床观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术,有发生产后出血病理因素的产妇共100例。剖宫产指征见表1。100例按随机抽样分为葡萄糖酸钙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新生儿体重及妊娠并发症等基本条件一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剖宫产术指征分布情况(n) 略
1.2 方法 麻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葡萄糖酸钙组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针10ml(无锡第七制药厂生产)。剖宫产操作同常规,胎儿娩出后立即加用缩宫素针20U子宫肌内注射。对照组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用缩宫素针20U子宫肌内注射。术中吸尽羊水后,用吸引器收集术中出血并测量。纱布浸透不滴血以10cm×10cm为10ml血量。剖宫产胎儿娩出后,产后出血量尚无统一标准,术中出血的诊断标准,按产后2h总出血量≥400ml,诊断为产后出血的标准[1]。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及t检验。
2 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见表2,用葡萄糖酸钙针10ml静推加缩宫素针20U子宫肌层注射的术中出血量及出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应用生命监测仪和血氧饱和度测定仪,连续监测产妇血压,平均动脉压、脉博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用药后对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但用药后有1例出现一过性潮热,未作处理,数分钟自行消失。对胎心,胎儿apgar评分无影响。
表2 两组术中出血量、出血率比较 略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围产期严重并发症,有报道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性出血约占60.9%[2],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3]。除应用机械和物理方法刺激子宫收缩外,药物起到重要作用。常用药物有:缩宫素,麦角新碱(目前市场少见),前列腺素类药物。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挽救产妇的生命,因此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显得十分重要。子宫收缩与诸多因素有关,妊娠期处于低钙状态,妊娠晚期更为明显,子宫肌细胞胞浆内的钙离子浓度对引起平滑肌兴奋收缩起重要作用。平滑肌内含有肌浆蛋白和肌动蛋白,肌细胞受刺激时肌浆内钙浓度上升,钙和调钙素结合成复合物,使肌浆球蛋白轻链激酶活化,并催化肌浆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磷酸化肌浆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即引起肌肉收缩,胞浆内游离钙的浓度对调节肌肉收缩蛋白的活动有决定性作用,钙离子是凝血因子IV,在多个外源性凝血环节上起促凝作用及维持神经肌肉兴奋的作用,并促进胎盘娩出后的子宫内膜壁血窦关闭,促进血栓形成,减少缩宫素的用量,缩宫素通过与受体偶联的钙通道激活和肌浆网钙的释放而促进子宫收缩,缩宫素可以释放和促进钙离子向肌细胞内流动,进入肌细胞内的钙离子与肌动蛋白,肌浆蛋白的结合引起子宫收缩与缩复[6]。
近十年来,剖宫产率逐渐上升,许多地区接近30%或更高,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较阴道分娩为多,尤其一些有病理因素的产妇,如瘢痕子宫、巨大儿、羊水过多等,更易发生产时出血。可能与子宫肌张力过大有关;另外麻醉对子宫平滑肌收缩有抑制作用。本研究证明,剖宫产术中应用葡萄糖酸钙预防术中出血效果明显。由于葡萄糖酸钙具有应用简单、疗效可靠,易掌握,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低的特点,适用于各级,尤其是基层医院。对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减少输血量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1 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作组. 妇女产时及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调查. 中华妇产科杂志,1987,11(5):316.
2 张加彩,袁清荷,王宏雁. 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 医药卫生,2004,20(13):1215.
3 乐杰主编. 妇产.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
4 曹泽毅主编. 中华妇产科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22.
5 陈健,陆晓明. 产时补钙治疗宫综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观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