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 MRI诊断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刘红 陈文辉 赖旭峰 周金成

【关键词】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肾上腺无功能性肿瘤,临床较少见,占尸检的0.08%~0.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诊断率有所升高。作者报告本院2000至2005年10例患者,探讨其CT、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29~64岁,平均46岁。右侧7例,左侧3例;1例伴有左侧肾上腺无功能腺瘤,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因体检发现,3例表现为腰部不适或轻度腰背部疼痛;1例因急性腹背部疼痛就诊。

  1.2  方法 

  10例患者CT检查使用GE Hispeed Advantage 螺旋CT扫描机,层厚5~10mm,Pitch 1。5例同时行肿块增强扫描,增强采用碘海醇80~100ml,注射速度2.5~3ml/s。7例MRI检查使用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使用体线圈,对比剂采用轧喷替酸葡甲胺(Gd-DTPA)20~30ml。所有患者均作了横断面SE T1WI(4例加作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常规为脂肪抑制)。层厚7mm,间距3mm。增强扫描采用快速多层面扰相梯度回波(FMPSPGR)冠状、矢状和横断,TR 150ms,TE 1.5ms,偏转角90°。

  2  结果

    10例患者术前CT均明确诊断,肿块最大约11cm×10cm×8cm,最小约3cm×3cm×4cm,均表现为肾上腺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占位,7例以脂肪密度为主,CT值在-30~-150Hu之间(图1),病灶内同时伴有少量索条状软组织密度。3例以软组织密度为主,CT值可达30Hu,但病灶内仍可见团片状脂肪密度(图2)。图1  平扫示右侧肾上腺区肿块,以脂肪密度为主,边界清晰,肝脏右后叶及下腔静脉受压前移。图2、3平扫示右侧肾上腺区软组织肿块,内见斑片状脂肪密度灶(图2)。增强扫描示肿块未见明显强化。10例均有完整包膜,4例右侧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肿块巨大,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下腔静脉受压征象,肿块与肝脏分界清晰。其中5例同时行增强扫描,肿块均未见明显强化(图3)。

    7例行MRI检查,表现为肾上腺区巨大高脂肪信号占位,T1WI表现为病灶大部分为高信号,与皮下脂肪信号相似或略低,病灶内伴不等量的条索状、团块状低信号(图4),4例位于病灶中心,3例呈散在分布。肿块与腹腔内正常脂肪组织分界不清。T2WI或 T1WI抑脂后病灶大部分呈低信号,略高于皮下及腹腔内脂肪组织,中央或周边散在条索状、团块状高信号灶,病灶轮廓较清晰(图5)。增强后肿块均无明显强化(图6)。冠、矢状位图像均示肿块位于肾上腺区(图7),5例伴肾上极明显受压,腹膜后均无明显肿大淋巴结。

  3  讨论

  3.1  病因与临床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是1929年由Oberling首次命名,是由不同比例的骨髓样造血成分和成熟脂肪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其病因至今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是肾上腺毛细血管网状内皮细胞对坏死、感染及应激的反应,引起肾上腺皮质细胞的化生[1]。肿瘤不发生恶变,约20%可发生钙化。报道少数病例由于伴有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而产生内分泌功能紊乱[2,3]。因此对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应进行常规内分泌功能检测。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相近,多为单侧发病,双侧罕见。

  3.2  CT、MRI表现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占位,肿块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脂肪组织密度,这在肾上腺其它占位性病变中非常少见,因此发现肿块内脂肪密度为诊断本病的关键。肿块多数有完整包膜,因此CT上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器官分界清晰。肿块较大时可伴有肝脏、胰腺及下腔静脉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块多无明显强化,如合并出血感染,可出现包膜强化。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肿瘤的起源及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主要MRI表现为肾上腺区高脂肪信号占位,T1WI表现为病灶大部分为高信号,与皮下脂肪信号相似或略低,病灶内伴不等量的条索状、团块状低信号。T2WI或 T1WI抑脂后原高信号区呈略低于皮下脂肪组织的低信号,低信号部分呈明显高信号。病灶轮廓较清晰,对病灶边缘的显示优于常规病T1WI。增强后肿块均无明显强化。冠、矢状位图像均示肿块位于肾上腺区,5例伴肾上极明显受压,腹膜后均无明显肿大淋巴结。

  3.3  鉴别诊断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主要应与以下肿瘤鉴别:(1)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常见的肾脏实质性良性肿瘤,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MRI冠、矢状位均可明确定位,肿瘤自肾内向外生长,而非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外压性改变,增强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有明显强化,而后者多无强化。(2)腹膜后脂肪瘤及脂肪肉瘤:脂肪瘤多表现为均匀脂肪密度,无骨髓组织。而脂肪肉瘤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及不同程度外侵征象,有助于鉴别。(3)肾上腺腺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Cushing综合征的腺瘤CT值可为负值,但腺瘤仍多以实性密度为主,CT值一般在0~-20Hu左右,且多伴有典型的临床内分泌症状[4]。因此,作者认为CT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技术。

【文献】
    1 Adusumilli S,Ramchandani P .Adrenal myelolipoma.Med J,2001,2(6):6~8.

  2 Otal P,Escourrou G,Mazerolles C. Imaging features of uncommon adrenal masses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 Radiographics,1999,19(3):569~581.

  3 谢立平,程广,汪朔,等.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治.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5,26(6):396~398.

  4 郑敏文,葛雅丽,宦怡,等.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1):96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