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 赵丽敏 黄国来 徐达君 黄鸿林   

【关键词】  胃癌

  作者收集本院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胃癌30例,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胃癌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0岁。CT检查距手术均在1周以内。病变位于胃窦17例,胃底贲门部4例,胃体部6例,全胃癌或广泛型3例。早期胃癌2例,余均为进展期胃癌。

  1.2  检查方法 

  嘱患者空腹6~8h以上,检查前10~20min肌注654-2(10~20mg),并口服开水800~1000ml。使用GE 16排螺旋CT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胰下,厚度1.25mm,螺距1.375:1。平扫后,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80~100ml,注速:3.0~3.5ml/s。分别于注射开始后25~30s(动脉期),70~80s(门脉期), 240s后(延迟期)扫描,获得的数据传至工作站,根据诊断需要行平面重建(MPR),腹部血管三维成像(CTA),及仿真胃镜(CTVE)重建等。

  1.3  判断标准 

  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分析CT图像,判断CT对病变的检出情况,并对病灶的强化特点进行分析。T分期主要参照Takao等[1]修订的螺旋CT诊断标准,淋巴结评价采用Fukuya[2]等的标准。 
  2  结果 

  2.1  形态特征 

  胃壁增厚30例,厚度均>5mm,其中不规则增厚23例,规则增厚5例,2例呈弥漫型增厚。13例见结节状、菜花状软组织块影,11例突向腔内,表面多不规则(图1);2例突向腔外(图2)。

  2.2  强化方式 

  30例胃癌中6例正常胃壁呈单层结构,24例呈2~3层结构。病灶处胃壁均见异常强化:7例病灶于三期CT扫描时均呈单层不规则团块状明显强化;23例病灶呈2~3层的分层强化(图3),大多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内层的显著线样强化,中层呈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内层线样强化变粗,中层进一步不均匀强化;平衡期延迟强化。

  2.3  胃周改变及转移情况 

  14例胃癌病变区胃周脂肪层模糊或消失;3例有肝转移,其中1例伴肺转移;腹膜转移4例,其中1例伴肝转移、1例伴肝肺转移;发现腹主动脉旁、腹腔干旁等后腹膜淋巴结及胃大、小弯侧和幽门下淋巴结转移肿大16例。术前TNM分期准确率为70%。
      
  3  讨论

  3.1  MSCT在胃癌诊断的优势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和纤维内镜及镜下活检一直是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16层螺旋CT达到真正亚毫秒扫描,增加了单位时间Z轴的分辨力,三维图像各像素达到各向同性,能在较短的时间减少扫描中的呼吸和运动伪影,使成像更为清晰的出现。CT仿真胃镜(CTVG)与胃镜检查相仿,它能对腔内病变的具体形态进行直接还原并显示,还能对胃壁和粘膜的一系列改变进行观察[3]。因此,MSCT胃癌检出率较高,病灶检出率为100%,高于其他报道,可能与样本较少有关。

  3.2  MSCT的胃癌表现特点 

  在MSCT图像上,正常胃壁厚度在5mm以下,在CT增强扫描图象上可呈1~3层结构。张欢等[4]研究310例胃癌中单层结构占27.1%,其余均为多层结构;本组中单层结构占20%,其余为多层结构,与文献报道结果接近。正常胃粘膜在动脉期强化明显,维持至实质期,在平衡期消失,在有病变的胃壁中其强化有明显不同,这为病变的检出提供了理论依据。胃癌CT强化特征:一般认为,局部胃壁增厚超过5mm,并伴有正常胃壁多层结构的消失或/和显著异常强化[5]。本组患者病变处胃壁厚度均超过5mm,且出现有别于正常胃壁的多层或分层强化:7例病灶在三期CT扫描时呈单层不规则团块状明显强化;23例呈分层强化的病灶中,动脉期表现为粘膜层显著线样强化,门脉期线样强化变粗,从内侧粘膜层向外侧浆膜层逐渐强化,平衡期表现为整个病灶全部强化。Park[6]等认为肿瘤可分出层次的原因是癌细胞在粘膜下层广泛浸润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癌组织在肌层沿肌纤维束呈巢状浸润,不破坏肌层的组织结构。动脉期用于检出早期胃癌,而平衡期胃壁多层结构变模糊,因此,孙华平[7]等认为平衡期扫描主要对肝转移病灶有鉴别意义,对胃癌的诊断和分期价值有限,不必作为常规选择。本组胃癌病灶在平衡期均强化完全,不但对肝转移瘤有鉴别意义,而且对胃癌的诊断及分期价值较大,MSCT应作为胃癌的常规检查手段。

  3.3  MSCT对胃癌分期的价值 

  张欢等报道MSCT对胃癌TNM总体判断准确率为63.4%。本组14例侵犯浆膜;3例有肝转移,其中1例伴肺转移;腹膜转移4例,其中1例伴肝转移、1例伴肝肺转移;发现淋巴结转移16例,术前分期准确21例(70%),结果略高于文献报道。6例正常胃壁呈单层结构的患者中分期错误3例;24例呈2~3层结构的患者中分期错误6例。多层结构的患者分期准确率明显高于单层结构的患者,原因可能如果胃壁中层结构中断消失则认为是进展期胃癌,而单层结构时中层显示不清,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MSCT的突出优点是,经过一次检查可同时获得胃癌强化特性、浆膜及邻近器官受侵、肝脏有无转移等多项较可靠的指标,因此对胃癌的诊断和分期有很高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文献】
    1 Takao M, Fukuda T, Iwanaga S, et al. Gastric cancer:evaluation of triphasic spriral Ct and radiologic correlation. J Comput Assist To mogr ,1998, 22(2): 288~294.

  2 Fukuya T, Honda H, Hayashi T,et 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efficacy of dectection with helical CT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Radiology, 1995,197(3): 705~711.

  3 Shinohara T, Ohyama S, Yamaguchi T, et al. Clinical Value of 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 in Detecting Lymph Node Metast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Eur J Sury Oncol ,2005,31(7): 473~748.

  4 张欢, 潘自来, 宋琦,等.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价值.上海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26(3):282~287.

  5 Habermann CR, Weiss F, Riecken R, et al.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Gastric Adenocarcinoma: Comparison of Helical CT and Endoscopic US.Radiology, 2004,230(2): 465~471.

  6 Park MS,Yu JS, Kim MJ,et al.Mucinous Versus Nonmuc Inousgastric Carcinoma Differentiation With Helical CT. Radiology,2002,223(2): 540~546.

  7 孙华平, 李建丁, 张跃珍, 等.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医学影像技术, 2004, 20(9): 1383~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