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维酮碘液或清热解毒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有解脲支原体(UU)和(或)人型支原体(MH)感染的患者232例,一周内均未用任何抗生素,均行白带等检查,排除滴虫、霉菌等病原体感染。年龄在17~59岁,平均33.6岁。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宫颈炎症,下腹坠痛等。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76例;观察I组78例;观察II组78例。
1.2 方法
标本采取后,放入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鉴定+药敏培养基中,做UU、MH的聚合酶连反应(PCR)检测。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药为阿奇霉素0.5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连用5d,后改口服阿奇霉素0.5,1次/d,连服5d。观察I组(聚维酮碘液联合阿奇霉素用药组):阿奇霉素用药同对照组,将蘸有5%聚维酮碘液的长细灭菌棉拭子缓缓插入宫颈管约3cm,旋转并停留2~3min后取出,重复操作1次,1次/d,共5d。观察II组(清热解毒汤联合阿奇霉素用药组):阿奇霉素用药同对照组,并口服自拟中药清热解毒汤,方剂组成:黄柏10g,苍术10g,苦参 10g,金银花15g,鱼腥草15g,凤尾草15g,车前子10g,泽泻10g,生米仁20g,奇良15g,生黄芪15g,生甘草5g,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10d为一疗程。3组均要求配偶或性伴同时治疗,用药期间禁房事,疗程结束一周后做支原体培养。
1.4 疗效判定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阴性,后每月复查1次,连续3次阴性。(2)显效:病情明显恢复,但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微生物学4项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者。(3)进步(好转):为病情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一项未恢复正常者。(4)无效:为用药72h病情未有改善或加重者。有效包括痊愈和显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结果
见表1。表1 232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治疗结果(略)注:三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2 随访
治愈病例要求随访三个月,每次月经干净取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方法同前。复发标准:培养转阴后再次出现自觉症状,支原体培养阳性或弱阳性,随访结果详见表2。表2 3组治愈病例随访结果(略)注:3组复发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3.1 支原体的致病情况和携带情况
对人类有条件致病性且与人类生殖道感染有关的主要有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两种[1]。支原体侵犯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宫颈充血、分泌物增多,常合并尿路感染;当病原体上行时,常引起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甚至盆腔炎,若未治疗将会在腹腔蔓延,造成腹盆腔脏器炎及周围粘连[2]。
3.2 局部用药或清热解毒汤联合治疗的效果
阿奇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是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抑菌作用。静滴后血中浓度高,可迅速杀死病原体;口服血中浓度低,可广泛进入组织细胞中缓慢释放,从而药效持久。阿奇霉素静滴加口服连用10d,治疗效果(79.0%)高于报道口服治愈率74%[3]。聚维酮碘液能逐步释放出碘而发挥抗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死亡,对细菌、真菌、病毒均有效,是宫颈局部用药,黏膜吸收后直接破坏吸附在上皮细胞表面的UU和MH病原体,且对皮肤黏膜刺激小。中药治疗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很少有耐药性,方中黄柏、苍术、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金银花、鱼腥草、凤尾草清热解毒、凉血消痛;泽泻、车前子、生米仁、奇良清热利湿、利水通淋;生黄芪、生甘草补气升阳、清热解毒,又有调和诸药作用。中医学研究,支原体对上述诸药有较高敏感性[4],和阿奇霉素合用,进一步抑制病原体蛋白质合成,从而起杀灭作用。本组采用聚维酮碘液、清热解毒汤分别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观察I、II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和94.9%,复发率分别为1.85%和0;对照组有效率为79.0%,复发率为25.00%,两观察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作者认为聚维酮碘液或清热解毒汤分别联合阿奇霉素的治疗方法均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因5%聚维酮碘液和清热解毒汤使用安全、见效快、无明显副作用;故临床上,可选择作为治疗生殖道支原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文献】
1 尹秋生,韩玲霞,刘玉娥,等. 精液中三种生殖道支原体的检测及其与男性不孕症的关系. 北京医学,2002,24(2):99~100
2 周白,丛林,沙玉成.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在急性盆腔炎发病中的作用.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9):539~541
3 吕丽华. 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治疗研究进展. 妇幼保健,2004,19(5):87~88.
4 费嘉鸿,王大榕. 阴道用药配合口服药物治疗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临床观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2003,3(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