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肾活检术100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4

             作者:居建忻 徐宏 朱月文 蔡林祥 全丽娟 陆宁 

肾活检对于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指导、判断预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科近两年来在B超引导下用Bard穿刺枪施行经皮穿刺肾活检术100例,现作一分析报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术前无严重泌尿系统感染、无肾脏肿瘤、无独立肾及肾脏畸形、双肾无萎缩变性、肾皮质厚度≥10mm、凝血谱及出凝血时间正常,且有+或+以上蛋白尿、血尿1年以上的成年人,临床疗效差且强烈要求明确诊断者;成人肾病综合征;急性起病,伴有肾功能改变且病因不明确者。选择符合以上标准肾病患者10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28±12)岁。临床诊断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红细胞+~+++)待查、蛋白尿(蛋白+~++++)待查,其中2例肾性高血压,将血压纠正至140/90mmHg以下水平后再行肾活检术。除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23.1μmol/L)外,肾功能均正常。术前、术后1周停用一切抗凝药物。

  1.2  活检方法 

  采用GE 公司B型彩超及腹部B超探头(频率为4.4~2.0MHz)和Bard公司生产的肾脏活检穿刺枪及16G、14G穿刺针。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一小枕,首先 B型彩超复查双肾大小、质地、皮质厚度,无特殊情况取右侧肾下极穿刺。B超定位。局麻,刀片刺破穿刺点真皮层,穿刺针在B超导引下至肾包膜,打开发射器开关,嘱病人屏气后发枪,取到满意的肾标本后拔出穿刺针,穿刺点按压10min。常规取1~2次肾组织,标本送检病理检查。如3次穿刺未取到肾组织则放弃再穿刺。术后常规B超复查穿刺处肾脏有无明显出血。术后绝对卧床6h,监测生命体征,24h后起床轻便活动。留取5次尿标本送检观察血尿变化。

  2  结果

  2.1  活检结果 

  肾小球<10个38例,>10个61例,1例未取到肾组织;病理诊断:IgA肾病61例(其中系膜增生型35例,局灶节段硬化型26例),轻微病变型25例,膜型肾病12例,淀粉样变性1例。系膜增生型35例(占35%)中,14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例为慢性肾炎高血压型,8例为慢性肾炎普通型,余均为血尿蛋白尿待查;轻微病变型25例(占25%)均为肾病综合征;局灶节段硬化型26例(占26%)中,20例为慢性肾炎普通型,6例为肾病综合征。

  2.2  并发症 

  肉眼血尿3例(占3%),术后8h后自动消失,其余均为一过性镜下血尿,除1例肾功能不全者5d后消失外,余均在3d内消失;术后48h内有明显腰酸3例,其中2例伴恶心呕吐(经放松腹带后缓解),另1例腰剧痛(发生于术后7h,呈休克状态),尿常规第1次RBC++++,后4次均阴性,B超发现肾包膜下血肿(34mm×42mm),经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和用“立止血”肌注,血肿3个月后逐渐吸收。  


  3  讨论

  自1951年Iversen和Bruns[1]首次开展经皮肾活检以来,肾活检已成为诊断、指导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和治疗[2~4]。本组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者中,活检病理多为轻微病变型,但局灶节段硬化型26例中20例临床表现为慢性肾炎普通型,系膜增生型35例中14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而1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病理为淀粉样变性,所以,根据病理结果,除了明确诊断和了解预后外,通过制定和修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控制疾病本身非常重要。近年来,肾活检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也有了进一步的观察[5]。

    术后并发症主要以血尿为主。国外报道肉眼血尿发生率2.8%~5.0%[6],国内报道7.4%~18.2%[7,8]。血尿多发生在术后24h内,少数为迟发性血尿及延迟消失[5]。本组3例(53%)出现肉眼血尿,8h后无特殊处理而自行消失,镜下血尿亦于3d内消失;1例虽有突发性血肿,但无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经止血对症处理后血肿逐渐吸收。故认为,只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可明显减少血尿、肾包膜下血肿等肾活检并发症的发生。作者体会:血尿与穿刺次数有关,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超声定位医师的默契配合,完全可以避免严重血尿的发生。术前病人充分练习屏气、由技术熟练的医师操作可提高肾活检成功率。腹胀、腰痛与麻醉药物注射过于浅表、术后腹带过紧、病人解除紧张后过多进食及术后过早活动,致腹压过大有关。术后除穿刺点处轻加压包扎外,不必加压,术后6h及时除去腹带可避免腹胀腰痛不适,避免过大幅度活动,可避免突发穿刺处出血的情况发生。术后常规检测血压、脉搏、尿常规。

【】
   1 Iversen P,Brun C. Aspiration biopsy of the kidney.Am J Med,1951,11:324.

  2 张庆红,张建鄂,肖厚勤,等. 26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医师杂志,2005,7(2):249~250.

  3 王连友,刘树军,田宇. 500例肾活检病理分析.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2005,9(1):20~21.

  4 王建荣,杨林. 急性肾功能衰竭52例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体会. 临床荟萃,2005,20(2):83~84.

  5 张志群,胡伟新,唐政,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活检的临床意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9,2(8):231.

  6 湛贻璞,俞雁平,黄哈尔,等. 经皮肾穿刺活检并发症1000例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93,32:392~395.

  7 王涛,廖鹏,郭东阳. 肾活检术后迟发性出血一例. 湖南医学,2000,17(5):346.

  8 俞雨生,黎磊石,周惠忠,等. 1000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分析. 江苏医学, 1988,1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