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甲型副伤寒临床治疗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敏秀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临床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或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 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近几年来,由于大家对该病的重视,积 极开展血培养及相关检查工作,确诊病例较20世纪90年代明显提高,通过观察,伤寒病例明显减少,甲型副伤寒病例相对明显增多,现将本院2001~2006年期间收治确诊为甲型副伤寒的112例病人临床治疗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2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经血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杆菌。男52例,女60例;年龄17~76岁,其中15~20岁12例,21~50岁62例,51~76岁38例,平均42岁,青壮年居多。住院天数10~25天,平均14天。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体温在40℃以上30例(26%),39℃以上48例(43%),39℃以下34例(30%),其中表情淡漠98例(87%),相对缓脉80例(71%),伴有腹泻症状24例(21%),肝肿大13例(11%),脾肿大98例(87%),白细胞减少58例(51%),嗜伊红细胞计数为零92例(82%),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64例(57%),玫瑰疹3例(2.5%),肠出血4例(3.5%),并发中毒性脑病2例(1.7%),2例(1.7%)。

    1.3 治疗方案 随机将病人分成3个治疗组,半合成青霉素组:氨苄青霉素3g,每日2次;喹诺酮组:氧氟沙星0.2g,每日2次;头孢类组:头孢噻肟钠或头孢他啶2g,每日2次。均采用静脉滴注,并配合补液支持疗法及合并并发症的对症治疗。

    1.4 评估标准 以退热天数、住院时间及随访3个月无复发及再燃,作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喹诺酮组(50例),退热天数6~12天,平均7天,住院时间10~22天,平均16天,复发2例,再燃3例,肝功能损害2例,不良反应头痛6例,停药后头痛症状消失,有效率90%。半合成青霉素组(30例),退热天数6~13天,平均7.5天,住院天数14~26天,平均18天,无不良反应,再燃3例,复发2例,有效率83%。头孢类组(32例),退热天数3~7天,平均4天,住院天数10~14天,平均12天,无不良反应,无复发及再燃。

    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头孢类组平均退热天数、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且无复发及再燃病例,无不良反应。具体见表1。表1 3组药物治疗的结果

    3 讨论

    本文资料显示,该病好发于青壮年,性别差异不大,与既往报道[1]相符合,本文中,甲型副伤寒病例,多数在入院前曾不同程度用过抗生素,有的甚至1周以上,部分患者入院后仅表现为中轻度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不易看到,腹泻症状不明显,由于患者食欲差,入院几天后未解大便,大便常规及培养不能及时进行,部分患者入院时除发热外,伴有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查体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X线检查显示为支气管炎表现,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因此临床医师只有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嗜伊红细胞计数、B超、血培养检查,并结合流行病学及病史询问后,全面分析,作出诊断,及早选用抗生素。

    氯霉素作为伤寒副伤寒治疗用药,由于其作用主要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2],并有报道显示氯霉素耐药率达54.4%,故已淘汰[3]。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活性高,可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2],近10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由于长期运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目前也有耐药现象发生,并有报道部分患者肝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本文中的氟喹诺酮组出现肝功能损害2例,复发2例,再燃3例;半合成青霉素类再燃及复发率高,效果较差,平均退热天数长;头孢类组无肝功损害,无复发及再燃,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其他两组少。 头孢他啶及头孢噻肟钠均属第三代头孢类,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头孢类药物作用相近,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突出[2],在体外,对伤寒、副伤寒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毒性反应低[4]。临床上,一般多用于严重的肺部感染,很少用于伤寒副伤寒的治疗,故无耐药现象,因价格较贵,不主张为首选药,喹诺酮类有再燃及复发肝功能损害,主张足量规则用药,一旦出现肝损害要及时加用护肝药物,并另选其他抗生素。

    通过临床观察,笔者体会到,当伤寒副伤寒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时,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虚弱,常合并多种疾病,易发生呼吸或心功能不全,危及生命,及早先用头孢类,严重者联合氟喹诺酮类进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及病死率。

【参考】
  1 赖黎昀.副伤寒甲247例.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5):316.

2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8.

3 周建芳,甲型副伤寒1023例临床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41.

4 陈灏珠.实用内,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2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