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清风痛宁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价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林志翔,戴禄寿,郑良成,戴益琛,李天德 

【摘要】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萘普生、泼尼松、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疗程半年。结果 除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失访或未坚持治疗外,治疗半年后,两组其余病人的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关节活动度、晨僵时间,均有明显的改善与好转,但治疗组总有效率97.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且副作用轻微。结论 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萘普生;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因未明的,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发病率为0.3%,是世界头号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我们采用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RA,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2004年8月以来,本院门诊的72例RA患者,病情处于活动期:关节肿痛在3个月以上,晨僵>15 min,血沉>20 mm/h(男)、30mm/h(女),关节功能Ⅱ~Ⅲ级,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的RA分类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中,男10例,女27例;年龄19~64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3.75±3.56)年。对照组35例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21~67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3.96±3.87)年。有严重心、肝、肾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者和病史者,有药物过敏史和过敏体质者,孕妇及哺乳妇女除外。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 

  对照组予萘普生缓释片(宝龄富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5 mg/次,1次/d×3个月;泼尼松10 mg  1次/晨×2个月,后改为每次5 mg 1次/晨×1个月;甲氨蝶呤每次 10 mg  1次/周;柳氮磺吡啶每次0.25 g 2次/d×1周,后每周增加0.25 mg/次,第5周始1.0 g 2次/d;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20 mg  2次/d。疗程半年。

  1.2.2  生活注意事项 

  避免受风、淋雨、受凉及湿气侵袭,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坚持体质及关节功能的锻炼。饮食注意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清淡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物。

  1.3  疗效观察
 
  1.3.1  临床观察指标 

  (1) 关节休息痛(0级:无痛;1级:轻度痛,可耐受,不影响睡眠;2级:中度痛,常影响睡眠;3级:重度痛,日夜持续难忍。四级分别计0,1,2,3分)。(2)晨僵时间。(3)关节疼痛。(4)关节肿胀数(SJC)。(5)关节压痛(TJC)。(6)双手平均握力。(7)血沉(ESR)。(8)C反应蛋白(CRP)。(9)类风湿因子(RF)。后(2)~(7)共6项指标按张进玉方法[2]进行计分,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详细检查并记录。

  1.3.2  疗效评定

  临床指标的改善程度按下列公式:指标的改善百分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相加后求其平均改善百分率进行疗效评价。总体疗效分为4级:①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指标改善<30%;②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指标改善≥30%,<50%;③进步:临床指标及实验指标改善≥50%,<75%;④明显进步:临床指标及实验指标改善≥75%。总有效率=(改善+进步+明显进步)病例数/总病例数×100%。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略)

  1.3.3  统计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效果 

  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都有所改善,休息痛、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减少,双手握力增加,ESR、CRP均有所降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与好转(P<0.01),两组病人在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上无明显差别(P>0.05),详见表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详见表2。表2  两组疗效比较(略)

  2.2  副作用 

  治疗组有5例患者出现皮疹、皮肤瘙痒,予抗过敏治疗后和(或)停药后,自行缓解或者消失;6例出现恶心、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予对症治疗后缓解;5例患者白细胞减少,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3例转氨酶升高,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失访或未坚持治疗2例。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皮肤瘙痒,予抗过敏治疗后消失;9例出现恶心、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予对症治疗后缓解;7例患者白细胞减少,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3例转氨酶升高,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失访或未坚持治疗3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变化。

  3  讨论   

  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以对称性的侵蚀性滑膜炎为特征,多数病人经历慢性、进行性、波动性的疾病过程,尽管得到治疗,仍造成进行性的关节破坏、畸形、残疾甚至早死, 因此,及时控制关节病变进展,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RA治疗的重点。近年来西医多采用甲氨蝶呤和(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以及小剂量泼尼松一起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甲氨蝶呤(MTX)属抗叶酸代谢药物,由于它有直接的抗炎作用,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临床应用见效快,使用方便,严重的副作用较少,早期应用甲氨蝶呤能控制RA病程进展,改善骨侵蚀,使关节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3]。柳氮磺吡啶被认为属改善病情药(DMARD),能减轻或预防关节破坏,保留关节的完整性和功能,早期使用对控制RA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4];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的最新观点认为,小剂量激素不仅具有传统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而且也具有DMARD样的作用,可以延缓对RA的损害。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使前列腺素的生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系我国传统中药青风藤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青藤碱,经工艺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本品味苦、辛,性温,功能祛风湿、通经络。临床观察及实验证明,青藤碱具有较强的抗炎、消肿、止痛、免疫抑制与调节作用[5~9],研究还表明,该药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故对RA主要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阻断作用,不仅有类似NASIDs的抗炎镇痛疗效,同时还可以对抗RA的慢性炎症,兼有缓解病情的疗效,促进血液微循环作用。所以它既不同于NASIDs,又不同于DMARD,也不同于糖皮质激素,集以上药物的多种药理作用于一身。本研究结果提示,正清风痛宁与MTX等西药联合应用治疗RA,病人的血沉,晨僵时间,关节肿痛、压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明显的改善与好转(P<0.01) ,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 ,副作用也轻微,安全性也较好。总之,RA是一种长期、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治疗困难。正清风痛宁发挥中医天然药物的优势,兼有抗炎、镇痛和调节免疫的双重作用,联合西药使用可明显提高抗风湿作用,从而明显提高了疗效,同时安全性好,为RA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
    /[1/]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9:125-126.

  /[2/] 张进玉. 类风湿性关节炎/[J/].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5.

  /[3/] 姜林娣,梅振武,王吉耀.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2(4):204-207.

  /[4/] 张凤山,赵阴环,支玉香,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战略/[J/].医药导报,1999,18(5): 301-302.

  /[5/] 王文君, 王培训. 青藤碱对环氧化酶?2活性的选择性抑制作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19(1): 46-47.

  /[6/] 涂胜豪, 胡永红, 陆付耳. 青藤碱对人淋巴细胞产生IL?2,IL?2R和IL?6的影响/[J/]. 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8,10(5):268-270.

  /[7/] 刘 良, 李晓娟, 王培训,等. 青藤碱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和IL?8两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2, 18(4): 241-244.

  /[8/] 李晓娟, 王培训, 刘 良,等. 青藤碱抗炎抗风湿作用机理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21(1):34-36.

  /[9/] 王 毅, 陈 正, 熊 烈,等. 青藤碱对肾移植大鼠急性排斥反应及T细胞增殖的影响/[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4,21(5):57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