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某地部队干部亚健康特点分析
作者:常乐,刘群才,段国方,史亚非,曹玉珍,文进
【摘要】 目的 对驻某地部队在职干部进行亚健康调查分析。方法 对驻某地部队在职干部首次在我院体检者进行全面(包括主诉、超声、心电图、胸透、实验室检查等)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亚健康者总发生率为64.67%,男性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亚健康发生率与年龄无关(P>0.05),岗位种类与亚健康发生率密切相关(P<0.05),亚健康以适应能力减退及记忆力减退为表现者最多(P<0.01),以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发生率为高(P<0.05),有家庭因素较无家庭因素者亚健康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籍贯不同与亚健康发生率不同(P<0.05)。结论 驻某地部队在职干部亚健康发生率与性别、岗位种类、不良生活方式、家庭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 亚健康;部队;军官
亚健康(Sub health)即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亚健康直接影响干部健康状态,进而影响部队战斗力。我们对驻某地部队在职干部2001年3月—2006年4月期间首次在我院体检者进行了亚健康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 658例,男6 207例,女451例。年龄22~56岁,平均(35.26±11.32)岁。
1.2 方法 对驻某地部队在职干部2001年3月—2006年4月期间首次在我院体检者进行全面(包括主诉、超声、心电图、胸透、实验室检查等)汇总。并经亚健康专家组集体论证,从而筛选出亚健康者。
1?3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 (1)既往无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系统器质性病变,或虽患过上述病变但近两年之内无复发,目前无症状,并经体检(胸部透视、心电图、生化、肝功能等)合格者;(2)符合亚健康状态定义,即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主诉或表现出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对自己的健康担心、多梦、烦躁、情绪不稳定、用脑后疲劳、困倦、疲劳增加、 虚弱、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 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者;(3)符合上述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近8个月内无外感、外伤等急性病史者。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亚健康诊断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神经疾病患者。
1.5 统计指标 以亚健康发生率、性别与年龄、学历、岗位种类、表现形式等为统计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由SPSS11.0软件完成,计数数据用%表示,组间自显著性采用χ2检验及Poisson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生率 6 658例中,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者4 306例,总发生率为64.67%。
2.2 性别与年龄 4 306例中,男4 055例,发生率为65?33%;女251例,发生率为55.65%。男性亚健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χ2=3.89,P<0.05)。各年龄段亚健康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亚健康分布比较(略)
①与其他组比较,P>0.05
2.3 学历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 6 658例中,学历越低亚健康发生率越高(χ2=9.29,P<0.05),见表2
表2 学历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比较(略)
①与其他组相比较,P>0.01
2.4 不同岗位种类与亚健康的关系 一线人员亚健康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机关人员,最低为后勤人员(χ2=7.85,P<0.05),见表3。
表3 不同岗位种类与亚健康的关系比较(略)
①与其他组相比较,P>0.05
2.5 亚健康表现类型 4 306例中,其亚健康表现类型(含1人合并2种以上类型者)如下:适应能力减退者2 327例,占54.04%;疲劳增加者1152例,占26.75%;情绪不稳定者1 239例,占28.77%;记忆力减退者2 026例,占47.05%;反应能力降低者1 256例,占21.17%;其他(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困倦、虚弱、多梦等)1 025例,占23.80%。亚健康以适应能力减退及记忆力减退为表现者最多(χ2=1628.37,P<0.01)。
2.6 生活习惯与亚健康的关系 6 658例中, 有吸烟、 嗜酒及生活作息不等不良生活方式者2 152例, 发生亚健康者1 488例, 发生率为69?14%; 无以上不良生活方式者4 506例,发生亚健康者2 818例,发生率为62.54%。以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发生率为高(χ2=5.89,P<0.05)。
2.7 家庭因素与亚健康的关系 6 658例中,有家庭负担过重、家庭成员不和谐、离婚、失恋等家庭因素者693例,发生亚健康者514例,发生率为74.75%;无以上家庭因素者5 965例,发生亚健康者3 792例,发生率为63?5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23,P<0.01)。
2.8 籍贯与亚健康的关系 6 658例中,籍贯为本地区者2 639例,发生亚健康者1 625例,发生率为61.58%;籍贯为外地区者4 019例,发生亚健康者2 681例,发生率为66.7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6,P<0?05)。
3 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亚健康状态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又以社会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及个性因素最为密切[1]。但部队属特殊群体,亚健康状态有它的独特性。从本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64.67%,低于70.45%(155/220)的报道[2],说明部队干部身心是相对健康的。本组男性亚健康状态高于女性,可能是男性经常处于紧张的训练状态,思想高度集中,易造成注意力难集中、困倦、疲劳增加等,而女性大多在后勤及机关工作,思想压力小,所以亚健康状念者发生率低。但与年龄的大小无关,与国内相关报道相同[2~3]。 部队对干部的管理非常严格,不但从综合素质方面优先录用,而且也从文化程度的高低考虑人员的升迁,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者,不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搞好本职工作,又经常考虑自己的去留问题,思想压力大,久而久之造成情绪不稳定、多梦、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所以文化程度低者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而一线连队的干部均较年轻,有的刚从地方院校来到部队,兵龄短,对部队严明的纪律和高强度训练(如演习条件下)等难以接受,经常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容易产生注意力难集中、适应能力减退、虚弱等。所以本组一线连队干部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外籍干部,特别是服役时间短与到外地区参加演习的干部,由于对新的地理位置陌生、季节与天气变化不适应、生活方式不习惯等,易产生精神不振、困倦、疲劳增加等。有家庭因素的干部,考虑问题复杂,思想压力大,长久以往容易产生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多梦等。长期吸烟、嗜酒者,由于烟、酒慢性毒性作用,可对神经、心血管等系统造成损害,可产生适应能力减退、精神不振、多梦等,有的心电图可表现为轻度心肌缺血。生活作息不规律者,可表现为精神不振、注意力难集中、困倦等。从本组亚健康状态表现形式看,以适应能力减退与记忆力减退为高。
【】
[1] 赵永光,张光军,王菡红.边海防地区军人SCL?90及亚健康调查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1):85-86.
[2] 何万生.大学生亚健康的现状分析及预防措施[J].,2005,6(2):114-115.
[3] 汤仕忠,申红静,蔡雄鑫.248例亚健康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测评和评价[J].全科医学,2005,8(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