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微石症影像学诊断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蔺大伟,张艳,李慎江 时间:2010-07-13
摘要】  肺泡微石症(PAM)是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简述了PAM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详细叙述了X线、CT、MRI、E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肺泡微石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  肺泡微石症;影像学检查;诊断

    肺泡微石症(Pulmonary alveolav microlithiosis,PAM)是指肺泡内存在弥漫性分布的含钙、磷的细微结石。PAM患者多数死于呼吸衰竭,早诊断、早,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命。影像学检查对PAM的诊断至关重要,典型病例不需活检通过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

  1  病因与病理

  1?1  病因 

  PAM病因至今未明,发病缓慢,可长达数十年,于30~50岁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但一般认为大多数患者可能自幼年时就开始发病,曾有报道在未成熟的胎儿也有发现。两肺无数细小结石位于肺泡腔内为其特点,病因不明,学说有感染、淤血及钙、磷代谢障碍等,但该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多仅限于在同胞之间,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国外报道同胞中有患者的占43.7%~62.3%[1],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内有关17例家族报道中全为同胞兄弟姊妹[2~9],但很少有明确近亲结婚史。

  1?2  病理

  PAM是指肺泡内存在弥漫性分布的含钙、磷的细微结石,而体内钙、磷代谢正常的一种罕见疾病。PAM曾于1918年Harbitz首次描述,于1933年Tlidveppen命名为肺泡微石症(PAM)。PAM主要侵犯肺,在大体病理标本上病肺很硬,触之有沙砾感,切面呈细砂纸纹理样改变。镜检为直径仅0.01~3.0 mm 的细小结石,呈同心圆分层结构,微石延支气管、血管特别是叶间胸膜下分布偏多,几乎都位于肺泡腔内,但也有发现于肺泡壁上形成的结石,然后向肺泡腔内凸入,严重的患者,80%的肺泡内有结石。结石为钙和磷所组成,很像骨化结构,但没有矽和铁。早期肺泡壁正常,晚期间质纤维化和巨噬细胞存在,但无炎性反应。肺泡壁增厚,可并发肺气肿、肺大泡,最终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多数死于呼吸衰竭。

  2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均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有些病人在随访中逐渐出现气急、咯血、杵状指和发绀,可以并发肺气肿、肺心病、气胸引起相应的体征改变。影像学检查病变明显而症状轻微是本病的最大特点,肺功能检查结果取决于结石占据肺泡的多少而不同,结石较多时,肺顺应性减低,可以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

  3  影像表现

  影像学检查对PAM的诊断至关重要,常规的X线检查对该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CT能显示细微结石,对本病的诊断能起决定性作用,典型病例不需活检即可诊断。

  3.1  胸部平片 

  X线片空间分辨率高,价格低廉,X线片目前仍为PAM首选的检查方法。胸部平片主要表现:(1)基本表现为非常细小的沙粒状阴影,直径约1.0 mm,轮廓很清楚,密度浓白。沙粒状阴影呈两肺广泛分布,病变的程度不同而数目多少不等。病变的发展在X线片上通常非常缓慢,有时可以停止发展,维持数年无明显进展。(2)病变较轻者,仅表现为两肺散在分布的微小结节,容易导致误诊。(3)随着病情进展,两肺细微结节密集,尤以中下肺野为著,可出现“鱼子样”或“暴风沙样”改变,即病变从上至下肺野逐渐密集,尤以两肺底呈致密影像,心缘及膈面模糊不清,但肺尖及锁骨下区相对透亮。(4)病情较重者,呈“白肺样”表现或肺野与纵隔密度对比“镜像”改变,肺组织、纵隔及肋骨完全被掩盖。(5)叶间裂增厚及胸膜或心包钙化,有些学者认为这是由于沿胸膜下区单位体积肺内微石增多重叠并与X线平行投影而成的视觉效果,并非真正的胸膜增厚与钙化[10]。

  3.2  胸部 CT  

  CT有横断面成像和密度分辨率高等优点,能更明确地判定细砂状结节的形态、大小、分布及密度,且能更清晰地显示继发性肺气肿、间质纤维化及气胸的范围与程度。CT主要表现:(1)CT肺窗显示两肺野透亮度降低,呈磨砂玻璃样改变。(2)双肺微小结节,肺中叶、下叶尤其是心缘旁及肺后部、叶间胸膜、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密集,密度很高,可融合成片, CT值可高达213~215.6 HU[2]甚至400 HU。(3)肺间质纤维化改变。 (4)侧胸壁与肺外缘之间的可见狭长透亮带(即黑胸膜线),Korn等[11]证明其实质是胸膜下排列成行的直径约5~10 mm 薄壁小气囊。(5)纵隔窗显示,肺野内不规则点状、条状软组织影,胸膜下可见特殊的聚集呈线样高密度影(“白描征”)及背侧胸膜下融合呈片状“火焰征”[12]。

  3.3  胸部MRI 

  肺泡内气体质子密度低,MRI空间分辨率低,对钙化不敏感;所以,MRI在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作用有限,但可以同时显示心血管情况,对了解病情有一定的帮助。MRI表现:肺泡内微石在MRI表现为弥散性云雾状T1WI略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而粗大条索状T1WI稍高、T2WI高信号系尚未完全成熟的肺内纤维化[12]。

  3.4  胸部ECT

  ECT空间分辨率低,对PAM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价值有限,但可显示肺野可有较小的灌注异常。行99 mTc标记的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99 mTc?MAA)肺灌注显像,肺野可有较小的灌注异常[12]。

  4  鉴别诊断

  4.1  粟粒性肺结核

  本病毒血症状如高热、苍白和消瘦等均很明显。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表现为“三均匀征”,呈现出大小、密度一致并广泛均匀地弥散于两侧整个肺野。亚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表现为“三不均匀征”,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单个结节边缘密度较肺泡微石模糊,抗结核后,病灶常有吸收。

  4.2  肺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患者往往有接触疫水史,临床有咳嗽、发热、寒战,触及肝脾肿大、压痛,血象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肺部改变可显示为弥散在两中下肺野粟粒状阴影,但是边缘较模糊,密度较淡,直径大,可为1.0~5.0 mm,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血象、粪便检查及免疫学诊断等不难鉴别。

  4.3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多见于儿童,本病特征为肺毛细血管反复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肺组织引起反应。早期肺出血表现为两肺广泛的大小数毫米斑点状阴影,以肺门及两中下肺野较多,但无胸膜下聚积现象,阴影可吸收。另外,结合血象缺铁性贫血及胃液内检出含铁血黄素细胞,可作出正确诊断。

  4.4  矽肺 

 本病患者有硅尘接触史。肺部X线结节大小不等,夹杂纤维网状结构,多可见间隔线(B线)。病变分布与支气管走行方向一致,Ⅱ期或Ⅲ期矽肺,两肺上部常出现融合性矽结节。

  4.5  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X线表现为两肺野分布大量斑点状阴影,大小约1.0~4.0 mm,较肺泡微石密度淡,轮廓模糊,可融合成片,并常伴有胸膜增厚。本病多发生在丝虫病流行地区,丝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5  展望

  胸部模拟平片对细微结石的钙化密度判断不很准确,所以诊断价值受到极大的限制。近几年,CR在国内已较普及。CR与传统的增感屏-胶片成像相比,对比度分辨率高,辐射剂量小,成像质量高。对PAM诊断将会有很大帮助。单排CT因容积效应难以准确测量细微结石CT值。多排螺旋CT自问世以来,逐渐在大中规模普及,其扫描速度快、层厚薄,并能清晰地显示正常解剖结构和病理细节,能更明确地判定细砂状结石的形态、大小、分布及密度,能更清晰地显示继发性肺气肿、间质纤维化及气胸的范围与程度,为该病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依据。MRI在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作用有限,但最近几年MRI设备有了长足,扫描速度大大提高,使MRI灌注成像成为可能。MRI灌注成像可能会对PAM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影像学检查对PAM的诊断能起决定性作用。提高影像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充分利用CR,CT ,将会有助于本病准确诊断,有利于临床科医生的治疗,以便最大可能地延长患者生命。

【】
    /[ 1 /] 侯 杰.肺弥漫性疾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61-463.

  /[ 2 /] 王云华.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2,17(1):12-14.

  /[ 3 /] 李健敏.家族性肺泡微石症3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4):919.

  /[ 4 /] 刘先军,张 毅,马万辉,等.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军医杂志, 2003,31(2):67-68.

  /[ 5 /] 汪慧英,蒋珍妮,沈华浩,等.肺泡微石症一家系4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5):1064-1066.

  /[ 6 /] 罗正德,杨井冈.家族性肺泡微石症一代2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1996,5(5):236.

  /[ 7 /] 浦达明,刘国山,李东煜,等.家族性肺泡微石症3例报告/[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5,14(2):116.

  /[ 8 /] 罗 刚.同胞发病肺泡微石症2例/[J/].实用内科杂志,1995,15(4):237.

  /[ 9 /] 况九龙,范希光,张文昌,等.家族性肺泡微石症2例报告/[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4,34(3):90.

  /[1 0/] Winzelberg G G, Boller M, Sachs M, et al. CT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alveolar microlithiasis/[J/].J Comput Assist Tomogr,1984,8:1029-1031.

  /[1 1/] Korn M A,Schurawitzki H,Klepetko W,et al. Pulmonary alveolar microlithiasis :findings on high?resolution CT/[J/].AJR,1992,158(5):981-982.

  /[1 2/] 杨光钊,宓沛朝,李森华,等.肺泡微石症的影像学表现及随访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6):445-447.

  /[1 3/] Galina K, Sergieva S,Vlassov V,et al.Pulmonary alveolar microlithiasis associated with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CT and scintigraphic presentations in two siblings/[J/]. Eur J Radiol Extra,2004,5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