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心理治疗中的功效与原理
摘要: 是一种运用音乐来改善人类的生理、心理症状及不当行为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心理障碍、精神疾病、身心疾病等病症的康复中发挥着其他疗法难以替代的作用,而且效果明显、应用简便、易于推广,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精神心理科医护人员的青睐[1]。音乐治疗已具有悠久的,而当今世界各地采用音乐治病的机构十分广泛。本文对此作一简要概述。
1 音乐治疗的历史与现状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古人的音乐疗法是根据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进行治疗。如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在西方,古埃及有“音乐为人类灵魂妙药”的记载,古希腊罗马的历史著作也曾有过记述。《旧约》上就曾记载扫罗王召大卫鼓琴驱魔(其实是精神不宁)的故事。到了19世纪中期,音乐疗法曾在欧洲一度风行,奥地利医生P·利希滕塔尔(1780~1853)则在1807年写成了4卷集的《音乐医生》,更详尽地介绍当时的探索成果。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音乐治疗精神疾病伤员的疗效显著,被迅速推广。之后于1950年,在美国成立了音乐治疗学的国家协会,专事探讨、推广音乐疗法,并出版集及定期刊物。西方各国也纷纷成立这类组织,并有国际性的专业交流活动。这个组织目前其成员已达3800余人,包括音乐治疗工作者、音乐治疗师等专业工作者、半职业人员、学生、非现役军人、退休人员、赞助人、活动家、荣誉活动家及其他会员[2]。
1950年在国际上成立了“国际音乐疗法协会”,至此,音乐疗法已为一种专门疗法。目前音乐疗法在欧美、日本等国广泛地开展,许多学者使用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忧郁症、精神发育迟滞、震颤麻痹等精神神经科疾病;亦有人利用音乐能改善情绪和行为,增强肌力、耐力等来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美国肯浦利斯大学医学院牙科,运用音乐代替麻醉药拔牙数百例获得成功;美国产科用音乐对难产妇女进行催产。前联邦德国赫莱尔医院用音乐代替麻醉药进行了万余例手术;应用音乐加针刺治疗聋、哑、盲及其他残疾。保加利亚学者,把催眠音乐用于治疗神经症。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肿瘤医院里,音乐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日本福冈大学医学部开创了音乐治疗心身疾病的 “音浴”疗法。在波兰的弗罗茨拉夫城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音乐治疗机构?弗罗茨拉夫音乐治疗研究所。我国音乐疗法始于本世纪60年代末期,较其他发达国家为晚。1984年初由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精神神经科和湖南长沙人民医疗器械厂的“音乐治疗研究所”,组建了我国第一所“心理音乐治疗室”。卫生部与《健康报》还联合摄制了“心理音乐疗法”的科教片。1987年我国首先提出的音乐电疗(MET)、音乐电针炙(MEA)和音乐电针麻醉(MEAA)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
2 音乐治疗的功效与原理
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音乐可调节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音乐可使呼吸道平滑肌松弛,减少呼吸道的阻力,起到解痉作用;一曲娓娓动听的小提琴协奏曲可使血压明显下降;音乐对精神神经系统也有良好的作用,它可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活跃思想,启发和丰富想象力及创造力;可以改善情绪,改善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增强自我信心,并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有人应用仪器测到正在欣赏音乐的人,脑和心脏的生物电流、肌肉弹性、脉搏、血压、呼吸次数、体温等均可因乐曲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在利用音乐治病方面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如一种音乐电疗法,治疗时,患者一边用耳机欣赏音乐,一边接受经过滤波放大的音乐电信号的治疗,在消炎镇痛、改变局部血液循环、增进内分泌和调整神经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功效,还可用于治疗精神抑郁、神经衰弱、高血压、腰腿痛等病症[3]。不过,音乐对人体作用的发生机理,目前虽有多种学说,如“特殊投射系统”学说、“脑干网状结构”学说、“大脑边缘系统”学说等对其进行解释,但尚无定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拓。
3 音乐治疗的实施
目前音乐治疗的大致用法可简述如下[4,5]:(1)用轻快活泼的音乐鼓舞振奋精神力量,可治疗精神呆滞症、老年性退化麻痹症、消极自我封闭症等。(2)用柔和、优美的音乐,安抚烦躁不安或受压抑的精神现象,可用以治疗失眠症、抑郁症、挫折感等。(3)用不同性质的音乐先后演奏,释放患者的精神压抑,转变人的心理状态。例如对于躁狂性精神病患者先播放强烈的音乐使其产生共鸣,然后逐渐转换为平静的音乐使其安定下来。(4)通过患者演奏乐器(或参加合唱)使其恢复自信和平衡感,再通过合奏训练使其逐步恢复集体意识,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等。(5)将音乐作为一种背景,在公共场所,如、工厂、旅店、酒楼播放,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环境气氛。这种应用也逐步进入音乐治疗学的研究范围。此外还扩大到广泛研究如何将音乐用于培养动物、植物,以求获得更好的预期效果,这方面的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3.1 解除忧郁的音乐 《春天来了》、《喜洋洋》、《步步高》、《采花灯》、《喜相逢》、《悲痛圆舞曲》、《匈牙利狂想曲》、《苏格兰》。
3.2 振奋精神的音乐 《娱乐生平》、《狂欢》、《解放军进行曲》、《金蛇狂舞曲》。
3.3 消除疲劳的音乐 《假日的海滩》、《矫健的步伐》、《锦上添花》。
3.4 舒心理气的音乐 《春风得意》、《江南好》。
3.5 镇静安神的音乐 《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塞上曲》、《苏武牧羊》、《小桃红》、《花之圆舞曲》、《第四交响曲》。
3.6 宁心催眠的音乐 《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军港之夜》、《宝贝》、《大海一样的深情》、《银河会》、《仲夏夜之梦》、《催眠曲》、《幻想曲》。
【】
[1] 胡献国.音乐处方巧选择[J].解放军健康,2007,(2):41
[2] 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M].北京: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185
[3] 王应立,李权超.部队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研究[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7:172~174
[4] 陈星伟,兰学文,李权超.军人心理训练实用技法[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146
[5] 于泱,唐博恒.军人亚健康防治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