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出血原因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出血的发生率、出血原因、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滤过性手术的235例青光眼患者(275眼)术后发生前房出血的35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5眼中,35眼术后发生前房出血,发生率为12.72%,出血最早者1天,最迟者5天,术后3天内出血33眼,占94.28%(33/35);25眼在1周内自行吸收,占71.43%(25/35)。出血量>5 ml者,有4眼需手术冲洗;出血时眼压<5 mm Hg者25眼。结论 滤过手术后前房出血<4 ml者,均可自行吸收不需手术干预,若液平面>5 mm且难吸收者需前房冲洗。术前眼压控制不佳,手术切口偏后,术后早期眼压过低是引起前房出血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青光眼;滤过手术;前房出血
滤过性手术已被公认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它往往也带来一些并发症,其中前房出血就是较常见的一种。为了探讨滤过术后造成前房出血的主要原因,以便寻找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笔者对235例(275眼)青光眼滤过手术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00年1月~2005年12月滤过手术275眼,术后发生前房出血35眼,其中男15眼,女20眼。年龄最大75岁,最小15岁。术前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眼,激素性青光眼2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3眼,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3眼,绝对期青光眼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患者全身情况:高血压、冠心病4例,有出血危象2例(血液流变学检查有异常)。随访时间最短2周,最长6年,平均5个月。
1.2 手术方式 小梁切除术22眼,深层巩膜咬切术6眼,巩膜灼瘘术2眼,青光眼房水引流物植入术2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3眼,术前眼压>35 mm Hg 8眼。
2 结果
275眼中,术后发生前房出血35眼,发生率为12.73%。出血时间:术后第1天为18眼,术后第2天10眼,术后第3天5眼,术后第4、5天各1眼;出血量:前房积血的液平面1 mm者15眼,2 mm者9眼,3 mm者7眼,>5 mm者4眼。出血吸收时间:最快者2天,最长者23天,25眼1周内完全吸收,31眼自行吸收,4眼需手术冲洗。3例双眼出血,29例单眼出血,3眼反复性前房再出血,出血时眼压<5 mm Hg 25眼。
3 讨论
任何内眼手术后都可能发生前房出血,但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率相对较高。国外报道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出血发生率为7%~8%。本文报道为12.72%,这些差异可能与手术操作及病例组成有关。 3.1 引起前房出血的潜在因素 它多与血液恶病质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红细胞增多症有关,抗凝治疗也可引起前房出血[1]。本文即有2例出血危象者,术后发生前房出血。若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使虹膜血循环障碍、血流阻滞、血管弹性减弱、虹膜血管易破裂,而导致前房出血,所以,术前了解病人全身情况以及所用药物对血管的影响,对预防出血是有帮助的。
3.3 前房出血对眼部的损害及处理 前房出血大多数病人可自行吸收,无需处理。如果前房出血时间长,且前房出血量大于1/2前房,易引起高眼压、角膜内皮功能异常、角膜血染等。由于血液的分解产物可引起巨噬细胞阻塞,导致血影细胞性青光眼。当眼压>35 mm Hg,持续时间5~14天,易导致视神经萎缩。有学者认为高眼压持续在6~12 h,就有发生永久性视功能损害的危险。其一般是眼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引起视功能损害越严重。若发生高眼压,最好应用房水生成抑制药,β受体阻滞剂,如果眼压升高持续不降有发生角膜血染的可能性,应做前房冲洗,积极的休息和必要的制动也是积极有效的。本组病例前房出血>4 mm液平面6眼,出血吸收时间为8~10天,术后滤泡部分有瘢痕化倾向,滤泡形成不佳,而另有2眼前房出血>5 mm液平面,2~3天后前房出血无吸收,我们及时行前房冲洗,术后眼压控制较佳。这提示对前房出血量较多,较难吸收的病人,应尽早行前房冲洗,避免滤过手术的失败。若前房出血阻塞滤过口,导致滤过手术的失败,应及时清除伤口积血。根据本文的资料,我们认为:预防滤过手术后前房出血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1)注意病人全身情况及术前、术后止血药的应用。(2)掌握正确的解剖位置(小梁切除口避免过于偏后),防止损伤睫状体,引起前房出血。(3)术后早期眼压过低的病人应防止腹压升高的各种因素。
【文献】
1 张久兴.不能控制的青光眼在高眼压时抗青光眼手术的探讨.实用眼科杂志,1988,7:392.
2 彭寿雄,周文炳.青光眼滤过术后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临床分析.中华眼科杂志,1994,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