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门诊手术中的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儿童门诊下肢手术中运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不良反应、离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方法 择期门诊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0.2%罗比卡因组,2组为丙泊酚-氯胺酮全静脉麻醉组。观察麻醉效果、局麻药毒性反应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镇痛效果、离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镇痛效果全部达到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但两组患者离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具有操作简单、能满足手术需要、对呼吸与循环影响小、麻醉管理较容易、并发症少、离院时间短,有较好的术后镇痛作用等优点,是儿童门诊下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儿童
随着门诊手术开展,对麻醉的要求不仅要安全、无痛,而且对控制术后疼痛也有需求。本研究旨在观察儿童门诊下肢手术中运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不良反应、离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儿30例,ASAⅠ~Ⅱ级,年龄7~10岁,均为行包皮环切术、下肢清创缝合术。术前均经过麻醉前访视,无骶管麻醉禁忌证,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0.2%罗比卡因组(1组)15例,丙泊酚-氯胺酮全静脉麻醉组(2组)15例;术前有心肺疾病、哮喘、药物过敏史、神经肌肉疾病、出血性疾病者不列入本研究。
1.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4h,禁饮2h,术前药采用阿托品0.02mg/kg肌注。1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取侧卧位,用21G注射针头行骶管穿刺,穿刺成功后,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入上述配制好的局麻药液3ml作为试验量,确认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和蛛网膜下隙阻滞征象后,注入上述配制好的局麻药液0.7ml/kg,总量不超过20ml;15min后以针刺下肢皮肤无痛为麻醉满意,手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骶麻失败者改为丙泊酚-氯胺酮全静脉麻醉,不列入本研究。2组患者入手术室后静注丙泊酚2mg/kg,氯胺酮1mg/kg为负荷量,接着匀速静注丙泊酚0.15mg/(kg·min)至手术结束,间断静注氯胺酮维持麻醉。
1.3 观察项目 (1)麻醉效果:以手术中无体动干扰手术为麻醉满意,需加用静脉麻醉药为效果差。(2)术中监测MAP、HR、SpO2、RR,以手术开始后15min为术中取样点。(3)记录术中是否有局麻药毒性反应及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尿潴留、恶心呕吐等。(4)术后镇痛效果: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评估(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5)离院时间:以改良aldrete评分法判定能否离院并记录患者离院时间。①清醒程度;②活动能力;③血液动力学稳定程度;④氧合状态;⑤术后疼痛评估;⑥呼吸稳定与否;⑦术后恶心呕吐症状。每项评分0~2分,任何一项不低于1分,总分高于12分则判定可出院。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SPSS 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各组术前与术中MAP、HR、SpO2、RR监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两组患者在术中镇痛效果全部达到满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罗哌卡因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丙泊酚-氯胺酮全静脉麻醉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表1 两组年龄、体重、手术 时间比较表2 两组术中血压、呼吸、SpO2比较表3 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离院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离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疼痛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见表3)。
3 讨论
门诊手术的麻醉既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又要患者苏醒快并发症少,因此选择一种安全、速效、副作用少、苏醒快、价格低的麻醉方法,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效益和效益。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低浓度时有高度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临床现已广泛应用于硬膜外阻滞和周围神经阻滞。与布比卡因相比其心脏与神经毒性均较低。并且罗哌卡因在低浓度时具有直接缩血管作用[1],因此罗哌卡因用于儿童骶管阻滞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国内外临床观察中均肯定了小儿骶麻中应用罗比卡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4]。
现今临床对小儿麻醉多采用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氯胺酮镇痛效果好,但易发生喉痉挛、呼吸抑制、心血管兴奋,术后多有躁动、恶梦、呕吐、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异丙酚是一种速效、短效静脉麻醉药,其诱导平稳,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且具有抗呕吐的作用,但几无镇痛作用,有一过性呼吸抑制。二者合用可取长补短,但存在明显的一过性呼吸抑制,一部分出现精神症状、苏醒延迟,药物个体差异大,无术后镇痛作用等情况。
本研究表明0.2%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具有操作简单、能满足手术需要、对呼吸与循环影响小、麻醉管理较容易、并发症少、有较好的术后镇痛作用等优点。患者清醒后几乎无运动阻滞,3h后均无排尿困难发生,大大缩短了离院时间。罗哌卡因组大部分9h内不需提供镇痛,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丙泊酚-氯胺酮全静脉麻醉少。因此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是儿童门诊下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1 王明山,王世端.罗比卡因的药理特性.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8,19(4):224.
2 王凤君,湛冰,吴晓.罗比卡因在小儿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48.
3 万里,张传汉,周碧云.0.25%罗比卡因用于小儿单次骶管阻滞的临床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3):164.
4 Ivani G,Mereto N,Lampugnani E,et al.Ropivacaine in paediatric surgery : preliminary results. Peadiatr Anaesth,1998,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