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易发生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摘要】 目前临床上中西药注射剂的配伍应用逐渐增多,在收到了良好的医疗效果的同时,其复杂的不良反应严重地阻碍着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的,现对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易发生的问题做一概括,并提出几点防范措施。
【关键词】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
随着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临床上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也日趋增多,在收到良好医疗效果的同时,接踵而来的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多,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加之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经常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
1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后易发生的问题
1.1 pH值改变引起的变化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pH值过高或过低均能使某些成分的溶解度降低或溶胶状态被破坏而析出沉淀pH值改变可使生物碱、皂苷氨基酸析出 ,发生氧化、水解、缩合等反应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现象,则药物不能使用。
1.2 中药注射剂中有些成分如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等具有抗原性或半抗原性,在与别的药物相互作用后或在它们代谢过程中,也可产生抗原性物质,这些物质与机体作用后就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过敏体质或有药物过敏史者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时须特别注意。
1.3 热原量的叠加 各种注射液中均存在一定量的热原,中药注射剂用量一般较大,在与其他西药注射剂或输液配伍后,易造成热原量的叠加超过药典规定的限量。
1.4 微粒超标 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实验证明,将川芎嗪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分别抽取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微粒检测合格,而将川芎嗪注射液与维生素C注射液置于同一注射器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则输液剂微粒超过药典的限量规定而不能使用。
上述是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不合理时发生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
2 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应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药师对临床用药时的监督指导 药师着重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医嘱的审核,通过药师对输液医嘱的督导,减少了输液中的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不合理用药等现象,大大加强了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进一步保证了患者的输液安全。
2.2 加强对过敏体质患者的用药观察 科室医护人员加大巡查力度。对过敏体质的患者,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输液时尽量单品种使用中药注射剂;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过敏试验,并严格控制滴速,严密进行用药期间的观察。
2.3 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药剂科多途径收集中、西药注射剂配伍经验和配伍禁忌知识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道,及时向全院人员提供最新的合理用药信息。
3 讨论[1,2]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其中的有效成分更为复杂,难以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另外,中药材质量、提取工艺、添加助溶剂、稳定剂等均可引起不良反应,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中草药在提取过程中未除尽杂质,残留的杂质如鞣质等输入静脉后引起过敏反应,因鞣质为多羟基芳香酸组成的、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其进入机体后可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的氨基缔合成更大分子的复合物,从而引起过敏反应。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更应引起重视,例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常引起过敏反应,可能是低分子右旋糖酐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原,易和一些药物结合成络合物或复合物,提示临床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时,应尽可能不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混合滴注,以免引起过敏性休克及严重的过敏症。庆大霉素与柴胡注射液等解热镇痛药混合注射时常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表明,青霉素G配伍板蓝根注射液、抗腮腺炎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和鹿茸精注射液时应慎用,不能与复方黄连素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柴胡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配伍。另外,中西药制剂配伍,可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多,而微粒不能在体内代谢,沉积在毛细血管处,造成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产生静脉炎和水肿、肉芽肿,并可能诱发热原样反应。通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表明临床医师在对药物的双重作用提高警惕,在选用药物时,除应考虑作用外,不能忽视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新药,在新药的临床应用中人们应把不良反应的监察放在治疗作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对重要器官如心、肝、肾功能进行监测。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发挥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药师审核输液医嘱、医护人员加大巡查力度,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等措施,加强了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应用的合理性,可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
1 李孝东,袁建华.中药注射剂配伍应用中的注意问题.时珍国医国药,2002,2(5):318-319.
2 刘小文,张建芬,王玮琴.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5(29-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