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状况分析
摘要:目前的北京中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老年病区是由原厂桥医院三个老年病区组成,以收治老年病为主的综合病房,住院条件、环境、设备尚不完善,因此掌握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转归的动态变化,对整合医疗资源,加强对老年病区的投入建设,增加投入产出比至关重要。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构成状况
Abstract: The present Beijing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University attached Huguo Templ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ld age ward is composed of the original factory bridge hospital three old age wards, admitted the diseases of the aged comprehensive hospital ward primarily, in hospital condition, the environment, the equipment was still imperfect, therefore grasped the dynamic change which in hospital patient disease constitution and the treatment extension turned over to, to the conformity medical service resources, strengthened to the old age ward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increased puts into production very important compared.
key word: Old age; In hospital patient; Disease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 condition
前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未整合前2000年与整合后2005年老年病区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治疗转归状况的研究,为医院老年病区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的来源 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病案室收集整理的病例资料。2000年1~12月共803例;2005年1~12月共1126例。
1.2 方法 住院患者病因分类以世界卫生组织ICD-9疾病分类原则为依据[1],以病案首页第一诊断确定疾病,并经三级医师审核病例,均符合其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按病种归类,经系统分类,对内科个案归于其他,将住院患者的年龄、治疗转归、抢救人次、成功与否、病床使用及周转进行2年的统计比较。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年龄、性别与疾病的分布 本组病例共1929例,其中2000年共803例,男413例,占51.4%;女390例,占48.6%。2005年共1126例,男572例,占50.8%;女554例,占49.2%。从性别上,两组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从发病年龄上,70~7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2000年此年龄段293例,占36.5%;2005年455例,占40.4%;其次为60~69岁、80~89岁、>90岁三组年龄段,见表1。与5年前相比,>60岁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加;>80岁的高龄老年人尤为显著;<60岁其他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住院患者年龄分布
2.2 住院患者主要疾病构成状况 2000年前5位的疾病构成:缺血性脑卒中、心血管系统疾病、骨科及外科疾病、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05年前5位的疾病构成:缺血性脑卒中、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骨科及外科疾病。同时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并发症、各种恶性肿瘤明显增加,较5年前新发生肺栓塞2例,继发性癫痫15例,内科个案9例。见表2。表2 住院患者病因构成患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的病人是我院老年病区主要收治的病人,随着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并发症亦是本病区收治的主要病源。随着医院整合规范化管理,老年病区骨科病及外科术后病人较5年前略有减少,已由原第三位降至第五位。内科急重症明显增加。
2.3 住院患者治疗转归的状况 2000年住院患者803例,共抢救873例次,抢救成功769例次,成功率88.1%;治愈118例,占14.7%;好转548例,占68.2%;死亡104例,占12.9%。本年度病床使用率98.9%,周转7.30。
2005年住院患者1126例,共抢救529例次,抢救成功450例次,成功率85.1%;治愈181例,占16.1%;好转795例,占70.6%;死亡79例,占7.0%。本年度病床使用率93.35%,周转9.64。见表3。表3 住院患者治疗转归及病床使用 从两组病例中看出,2005年的治愈率、好转率较5年前有明显地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显著。说明老年病区在疾病诊治的水平上有显著提高。病床使用及床位周转与5年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均达到医院管理的目标要求。两组病例中,未愈组共104例,为肿瘤晚期、危重症患者转至三级医院。
3 讨论我院经过5年的,老年病区综合诊治水平得到提升,体现在:(1)收治能力的提高。2000年收治患者803例,占本组病例的41.63%;2005年收治患者1126例,占58.37%。增加16.74%。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尤其是为老年患者服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了竞争力。(2)收治疾病种类的增加,一些相对少见的疾病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如肺栓塞,已在临床诊治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认识,且诊治能力不断得到根本的改善。近年来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率亦逐年增加,腹膜透析的开展及时满足了医疗市场的需求。(3)部分老年患者疾病好转率、治愈率逐年上升,病死率明显下降。2000年803例中,死亡104例,占12.9%;2005年1126例中,死亡79例,占7.0%。5年间减少5个百分点。突出体现在老年患者患有多种疾病,免疫功能降低,亦合并呼吸道感染,多为混合细菌感染,临床症状重。在规范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重视支持疗法,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仍在前5位,5年间的变化不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死于呼吸衰竭。正确使用呼吸机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肺部感染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统计时发现,合并脑血管病后遗症占72.4%;合并心脏病占45.4%;合并两种疾病以上的占35.7%,故合并上述疾病者,宜采取降解方案。以强有力的抗生素先控制感染,保持气道的通畅,防止病情的恶化。此外肺栓塞正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其实临床上实际发病远高于确诊病例,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是诊治的关键[2]。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两组病例共403例,占20.89%,排名第二,其中2000年为130例,占16.18%;2005年273例,占24.24%。较200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主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共171例,急性心肌梗死29例,心律失常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6例,稳定性心绞痛62例。以心血管急重症患者增多最明显。本组病人是老年病区住院患者主要的病因,但近年我院老年病区心血管疾病在救治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其主要原因有:(1)重视对年轻医师的技术培训;(2)与北大建立绿色通道,为急重症患者救治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3)积极早期应用阿司匹林、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能显著降低病死率的药物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好转率有了显著的增加。因此加强A、B、C、D、E五条线是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脑血管疾病是我院老年病区住院人数最多的病种,排在第一位,共565例,占30%。统计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组中,TIA 159例,占28.1%;急性脑梗死228例,占40.4%;脑梗死后遗症178例,占31.5%。出血性脑卒中组,共41例,占2.12%。其中急性脑出血29例,占70.7%;脑出血后遗症12例,占29.3%。因此,在两组脑卒中病例中,在急性期规范用药积极的同时,更要重视的是早期康复、减少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加强综合治疗,如胃肠道营养的早期建立,静脉营养的合理应用,积极预防感染,电解质紊乱,是降低脑卒中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与北大医院神经内科建立脑血管病的绿色通道,抢救缺血半暗带区,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及致残率的重要环节。重视脑卒中后遗症的二级预防,以减少再发脑卒中,同时重视继发性癫痫的救治。
恶性肿瘤在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中排在第四位,共126例,其中2000年为51例,2005年75例。两组病例中大部分为恶性肿瘤的晚期,有多处转移,疾病统计时显示大部分为化疗和肿瘤术后的患者,来院主要是维持生命及支持疗法。对晚期肿瘤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也是我们老年病区的工作职责。
糖尿病及并发症在老年病区住院患者中共55例,排在第六位,2000年16例,占2.36%;2005年39例,占3.46%,较五年前相比增加1个百分点。在统计资料中发现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出现并发症而入院检查时才被确诊的。由于老年人患糖尿病症状不典型,多数人认为只要身体胖能吃饭就是身体好等认识上的误区,生活习惯不合理,是近年来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现在观点是:2型糖尿病是一种主要和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研究已经证明生活方式的干预具有减少和预防新发糖尿病的作用,也是对糖尿病患者其他代谢紊乱和血压的有益控制。因此改善血糖、血压、血脂,降低体重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干预应作为新发2型糖尿病起始治疗的重要手段,并需贯彻始终。对老年人糖尿病及并发症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以及血糖监测,是当前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
1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9(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
2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10(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