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性臀肌筋膜挛缩症的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 臀肌筋膜挛缩症;预防;护理
注射性臀肌筋膜挛缩症是指臀肌长期反复注射药物,致使臀肌肌肉、筋膜、肌腱、脂肪及关节囊等软组织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功能障碍。我们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3~26岁,平均年龄12.3岁,均有从幼年始臀肌反复注射药物病史,每例注射次数均超过100次,肌注药物主要为青霉素、维生素K和D等。1.2 临床表现 正常臀部外形消失,臀大肌外1/4处可见皮肤凹陷,双下肢中立位,髋关节屈曲受限,行走时双足呈“外八字”,双下肢呈绕圈状摇摆步态,双足不能完全并拢,下蹲时双髋呈外展、外旋姿势,双膝分开,犹如蛙蹲时的后肢,由于屈髋受限,当患者快步行走时如跳跃,可触到与臀大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粗大坚韧的束带,伸屈关节有明显的滑动和弹响。经组织病理检查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横纹肌纤维变性。
2 方法与护理
2.1 治疗方法 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1] ,术式很多,早期采用挛缩的纤维束带单纯松解切断成“Z”形切断延长术,后采用将纤维束带完全切除和对所有挛缩的组织彻底松解术。现在多采用经粗隆后上方隆形小切口,对所有挛缩的组织进行彻底松解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比较快 [2] 。
2.2 护理 术前常规备皮、配血,术前一日晚肥皂水灌肠,训练床上排便。
术中及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引流管的引流量及敷料渗血情况,有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瞩患者术后双膝并拢,缠绕绷带保持屈髋60°,屈膝30°的体位,固定3~5d。术后3~5d开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3 预防措施
3.1 避免臀部肌肉注射 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婴幼儿尽量改变给药方式,如口服或静脉给药,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肌肉注射,尽量减少注射次数 [3] 。避免同一部位、同一层次、同一组织反复注射。
3.2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前严格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3.3 注意配伍禁忌 在注射两种以上药液时应注意配伍禁忌,注射后快速拔针,压迫止血,要确实防止出血不吸收导致瘢痕化。
4 结果
经过上述与护理,本组52例中43例(82.70%)症状完全消失,7例(13.5%)明显缓解,2例(3.8%)症状改善不明显。
5 讨论
5.1 病因 臀肌筋膜挛缩症,1970年由Valderra-ma [4] 首次报道,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有几个方面。①与局部皮肤使用消毒有关,酒精可影响横纹肌的能量代谢,并损伤神经纤维。②与患者自幼长期反复肌肉注射及药物的刺激性有关。③与儿童肌肉发育受限有关。④与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明显低于正常有关。⑤与一定人群易感因素有关。
5.2 发病机理 常规注射在臀外上象限,臀大肌外上部纤维与臀中、小肌后部纤维相重叠处,臀大肌有伸髋外旋髋关节作用,臀中小肌有外展,后伸髋关节作用,阔筋膜张肌有外展髋关节作用,注射药液的化学性、物理刺激、针刺伤组织出血、水肿可导致组织增生、坏死、挛缩,从而引起了髋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5.3 预防和治疗 尽量避免臀肌注射,如必需经肌肉注射途径给药,应选择左右交替,多部位注射,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如已成臀肌筋膜挛缩症,应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
【】
[1]张光铂.伍玉珠.臀大肌挛缩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88,8(6):423-424.
[2]吕锦瑜,宋知非,袁涛,等.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J].南京医学,1998,4(1):16-17.
[3]张春玲.小儿臀肌挛缩症的预防及术后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86,21(8):341-342.
[4] Valderrama.A cause of limited flexiom and adduction of the hip in children [J].J Bone Joint Surg(Br),1970,5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