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肿瘤1025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赵文新,杨映红,康德勇,黄旭,杨发端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脏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的1025例肝脏肿瘤病理资料。 结果 17种肝脏肿瘤中,瘤样病变3种15例(1.45%);良性肿瘤6种95例(9.24%),其中肝血管瘤87例;恶性肿瘤9种915例(89.26%),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822例、胆管细胞癌73例。 结论 肝脏肿瘤病变中,绝大多数为恶性,良性以海绵状血管瘤居多,恶性则以原发性肝细胞癌为主。
【关键词】 肝肿瘤;癌,肝细胞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内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并有上升趋势。过去肝癌标本以尸检为主,随着临床诊断肝癌的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外科手术切除的肝肿瘤标本增多,现就我院收集的1025例肝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我院病理科1976年1月~2003年6月资料完整的肝脏肿瘤病例1025例进行分析。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归纳。
1.2方法 全部病例的病理标本均采用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镜检确定病理诊断。
2 结果
2.1 本组1025例肝肿瘤患者男性811例,女性214例,性别比3.78∶1,中位年龄46.8岁(18~81岁),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51岁49.87%,>41岁75.18%;原发性胆管细胞癌>51岁60.27%,>41岁83.56%;肝海绵状血管瘤>51岁26.43%,>41岁占55.17(表1)。
表1 三种肝脏常见肿瘤患者年龄分布(略)
2.2 肝瘤样病变3种15例占1.45%。肝良性肿瘤5种95例占9.26%,其中海绵状血管瘤87例,占肝良性肿瘤的91.57%(表2)。
表2 肝脏肿瘤样病变及良性肿瘤的分类(略)
2.3 肝脏恶性肿瘤有9种915例,占所有肝肿瘤病例的89.26%;其中,原发性肝癌822例占80.19%,胆管细胞癌73例占7.12%(表3)。
表3 肝脏恶性肿瘤的分类(略)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5万人死于肝癌,我国肝癌发病率近年来上升为第2位,福建省是我国肝癌的高发区,估计每年有6000人死于肝癌,福建省同安肝癌死亡率超过40/10万 [1] 。本组资料中,1025例肝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主要为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三种。本组肝细胞癌居首位(占96.39%),与记载一致 [2] 。其他各种肝脏恶性肿瘤中,以肝内胆管乳头状瘤癌变和肝内胆管乳头状腺癌为数稍多(1.09%),其余恶性肿瘤都属罕见病。>41岁者占73.56%,提示随年龄增大肝癌可能性随之增加,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9∶1)。在临床上,肝细胞癌病程短、迅速,本组肝癌患者发病后在<1个月就诊者45.01%(370例)、<2个月56.69%(466例)、<3个月63.13%(519例)。临床上肝癌切除率随着技术提高,近几年较大肿瘤都得到切除。本组肝癌切除直径>6.1cm占75.18%,>8cm占56.08%,大肝癌手术后配合综合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也提示小肝癌的发现率仍有待提高。
本组良性肿瘤98例,海绵状血管瘤占良性肿瘤中88.77%,占全组1025例的8.48%,与文献报道的发病率接近 [2] 。海绵状血管瘤多数小而无症状,所有年龄均可发生。本组年龄>41岁者过半数(55.17%),且以女性患者居多(男女之比为0.8∶1).目前应用B超、CT、MR或ECT等辅助检查多数病例术前可获确诊,该瘤通常发展缓慢,未见恶变,>5cm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肝胆管错构瘤同义词有胆管腺瘤、微小错构瘤及Von Meyenberg complex [3-4] 。该瘤一般在尸检时发现,偶尔在剖腹探查被发现。手术时可能把这种病变当作肉芽肿、灶性坏死、局灶性脂变甚至被误认为转移癌。肉眼呈灰白色结节或呈凹陷瘢痕样区域,结节直径很少>1mm,文献提到大者可达3.5cm,本组有2例结节直径<2cm。本组肝脏瘤样病变仅占1.45%,辅助检查或穿刺活检常难以诊断,手术探查或局部切除极为必要。
【文献】
[1] 张其忠,郑天荣. 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策 [M].福州:福建技术出版社,2001:193.
[2] 丛文铭,吴孟超,王 一,等.肝肿瘤3160例临床病理研究[J]. 中华病杂志, 1997,26(2):70-73.
[3] 丛文铭,朱世能. 肝胆肿瘤诊断外科病理学 [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266.
[4] Karcioglu ZA,Someren A.Practical surgical pathology[M]. Collamore Press Lexington:DC Health and co.1985: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