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作者:高骥, 姜小鹰, 刘訚訚, 庄和珠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析提高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41例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术病例作为调查组、4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例为对照组,选用癌症功能评价系统?乳腺癌生活质量测评量表测定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调查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稍高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状况和与乳腺癌相关的其他因素指标,调查组分值高于对照组;情绪状况指标的分值调查组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关系调查组和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患者术后总体生活质量并不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患者,其中功能状况和与乳腺癌相关的其他因素方面较改良根治术患者好,但情绪状况较差。需要对保乳术后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高其总体生活质量。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生活质量; 干预性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和综合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伴随着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保乳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以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取2005年7月~2006年7月接受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89例,均为女性,其中保乳手术41例(调查组),年龄(48.20±9.65)岁(29~63岁);临床病理分期:Ⅰ期19例,Ⅱ期20例,Ⅲ期2例。改良根治术48例(对照组),年龄(52.63±13.12)岁(28~69岁);临床病理分期:Ⅰ期18例,Ⅱ期28例,Ⅲ期2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且知晓病情,能够清晰表达意愿,无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和严重疾病。
1.2方法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年龄、文化程度、状况、婚姻状况、疼痛情况等。
1.2.2生活质量调查表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乳腺癌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ACT?B,V3.0) [1],选择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情绪状况、功能状况和其他因素(乳腺癌特异条目)6项指标。各指标得分相加为生活质量总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2.3调查方法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发放、讲解和回收,共发放89份,回收89份。所有问卷资料以双录入方式经验证无误后进行整理。
1.3统计学处理生活质量指标以x±s表示,数据经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一般资料调查组与对照组在受程度、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及临床病理分期等方面具可比性(P>0.05)。
2.2生活质量调查组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3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功能状况、乳腺癌相关其他因素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情绪状况上比对照组差(P<0.05,表1)。
2.3生活质量总分调查组生活质量总分为(83.024±2.669),对照组(82.083±2.67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与多数恶性肿瘤相比,乳腺癌患者生存期较长。在较长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患者要面对来自疾病本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会影响乳腺癌的和转归[2]。同时,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癌症治疗目标不单纯局限于疗效,生活质量也成为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3?4]。表1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0.05.
3.1保乳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在功能状况、乳腺癌相关其他因素方面要优于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可能由于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女性特征损害较小等优点,且术后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较少,能较快恢复正常家庭生活和社会工作。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的关系3个方面,调查组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由于社会?家庭状况和与医生的关系基本来自家庭、朋友或医生的关心、交流与支持情况,不同手术方式很难对其产生太多影响。而身体状况方面没有差别,与调查前预测不太吻合,因为较小的手术创伤应该使患者术后的身体状况更为理想,这主要与接受保乳手术患者后续治疗复杂、毒副作用较大有关。
3.2影响保乳术后患者情绪功能状况欠佳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调查组在情绪功能方面比对照组差,女性特征的保留并不带来情绪功能方面的积极变化,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而改善患者情绪功能状况成为提高保乳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3.2.1术前信息支持不充分,手术期望值偏高接受保乳术者往往对术后身心状况、生活舒适度的要求和期望较高;而医护人员提供的信息往往复杂深奥,不易理解。一旦出现上肢麻木、皮下积液、术后疼痛等问题时,期望与现实差异极易产生焦虑情绪。
护理对策:研究表明,患者在决策选择上的主动作用可以提高术后生活质量[5]。因此,术前医护人员应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实告知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异常体征,协助患者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愿望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纠正不切实际的期望,增强心理应对和自我调控情绪能力,可减少心理障碍与痛苦,便于术后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3.2.2担忧疾病预后不佳,心理压力大目前社会上将癌症称为绝症,因此对复发或转移的担心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同时受传统治疗观念与方式、个别其他专业医护人员影响,患者常认为保留乳房会导致手术不彻底。这种心理压力会引发不良生理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护理对策: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健康,让患者认识到乳腺癌正逐步成为可治愈或部分可治愈疾病。保乳手术是成熟的治疗手段,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得国内外研究证实[6];而手术范围对乳腺癌预后难以产生决定性作用[7],关键是控制肿瘤全身播散,因此保乳术后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比局部扩大切除更重要。让患者认识到乳腺癌综合治疗效果良好,从而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病情,减少心理压力引发的不良生理反应。
3.2.3对后续治疗的疑虑,疾病的不确定感增强有研究认为接受反复多次治疗者有较高的疾病不确定感[8]。保乳术后还需进行复杂的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这些可能会加剧疾病不确定感。表现为对放化疗毒副作用的恐惧、对疗效的怀疑等,对漫长治疗周期是否会影响承担好妻子、母亲角色的担忧,对后续高昂治疗费用、家庭压力的忧虑。
护理对策:加强对后续治疗、影响疗效的因素及预后等信息的健康教育,通过双向沟通方式,予以个体化、整体性及持续性护理支持。认真倾听患者主诉,与患者充分沟通,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通俗婉转地表达医生诊疗意图,也将患者的感受和意愿转达给医生[9],在患者和医生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并尽可能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建立患者间交流平台,相互交换各自与疾病斗争的成功经验。家属常常更了解患者需求,能够提供最贴心的帮助,患者也更愿意向家庭寻求帮助;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支持,争取患者家庭及配偶有效配合。
笔者认为,在不降低疗效的情况下,保乳根治术改善了患者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但应重视保乳术对情绪状况的负面影响,积极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这也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选择治疗方案的要求。
【】
[1]李莹,宋黎君. 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乳腺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J]. 临床康复, 2002,6(22):3318?3320.
[2]Shimozuma K,Okamoto T,Katsumsta N,et al. Systematic overview of quality of life studies for breast cancer[J]. Breast Cancer, 2002,9(3):196?202.
[3]Kin W F,Yvonne L,Richard F,et al. The impact of mastectomy, breast?conserving treatment and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nese women[J]. ANZ J Surg, 2001,71(2):202?206.
[4]Shimozuma K,Ganz P A,Petersen L,et al. Quality of life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Rehabilitation needs and patterns of recovery[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999,56(1):45?57.
[5]Keating N L,Weeks J C,Landrum M B,et al. Discussion of treatment options for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Effect of provider specialty on type of surgery and satisfaction [J]. Med Care, 2001,39(7):681?691.
[6]Veronisi U,Salvadori B,Luini A,et al. Breast conservation is a safe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small cancer of breast: Longterm results of three randomized trials on 1973 patients [J]. Eur J Cancer, 1995,31A:l574?1579.
[7]张保宁. 乳腺癌外科100年[J]. 中华肿瘤杂志, 2003,25(6):619?621.
[8]Bailey J M,Nielsen B I. Uncertainty and appraisal of uncertainty in women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Orthopaedic Nursing, 1993,12(2):63?67.
[9]吴航洲,李峥,金维佳.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6):371?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