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舒乐安定联合养心安神汤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将75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养心安神汤,疗程为1个月,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间临床症状及舒乐安定用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乐安定联合养心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养心安神汤 顽固性失眠 不寐 肝胆郁热 心气不足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1]。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长期失眠容易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并与溃疡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失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近年来我们采用舒乐安定联合养心安神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5例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45例。治疗组中女性18例,男性12例;年龄21岁~78岁,平均年龄(40.5±9.6)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病程(17.2±3.1)个月;每夜能睡2 h以上者6例,1 h~2 h者14例,整夜不睡或偶尔入睡半小时者10例;伴有强迫症者12例,强迫性恐惧者6例。治疗组中女性27例,男性18例;年龄17岁~81岁,平均年龄(41.3±8.2)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病程(18.5±2.7)个月;每夜能睡2 h以上者9例,1 h~2 h者21例,整夜不睡或偶尔入睡半小时者15例;伴有强迫症者18例,强迫性恐惧者9例。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眠,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常规应用舒乐安定,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剂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养心安神汤,方药组成:柴胡15 g,黄芩15 g,黄连10 g~15 g,姜半夏15 g,大黄5 g~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人参10 g~15 g,桂枝10 g~15 g,茯苓15 g~20 g,丹参20 g~30 g,郁金15 g~20 g,当归15 g~20 g,甘草15 g。 随证加减:纳呆腹胀者加白术15 g,鸡内金15 g;多梦易惊者加远志15 g,夜交藤20 g~30 g;急躁易怒者加夏枯草15 g~25 g,生栀子10 g~15 g;口干舌燥者加百合15 g,玉竹15 g。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疗程为1个月,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睡眠恢复正常,每晚入睡7 h以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停药6个月无复发。好转:睡眠有所改善,每晚入睡4 h~6 h,其他伴随症状有所改善,停药6个月仍有反复。无效:治疗前后睡眠状态无改善或失眠情况加重。
3.2 疗效观察
3.2.1 两组患者后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比较 结果见表2。
3.2.3 两组患者治疗后舒乐安定用量变化比较 结果见表3。
4 典型病例
李某,女,42岁,因暴怒而起病,终日悲观苦闷,情绪不稳,夜间惊悸失眠,服舒乐安定8片,始能朦胧入睡2 h~3 h,终日痛苦,不敢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接触,回家之后经常反复洗手、洗澡,往往持续数小时,且有自杀倾向。观其神志呆板,形体消瘦,面容抑郁,沉默不语,面色暗无光泽,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重按有力,大便秘结不通,1 w1次,小便黄赤。辨证为肝胆郁热、心气不足,治以疏肝利胆、清热宁心。给予养心安神汤口服,处方:柴胡15 g,黄芩15 g,黄连15 g,姜半夏15 g,大黄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人参10 g,桂枝10 g,茯苓15 g,丹参20 g,郁金15 g,当归20 g,甘草15 g,远志15 g,夜交藤30 g,夏枯草25 g,生栀子15 g,百合15 g。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服药1 w后,大便3 d 1次,心烦乱大减,精神好转,面见悦色。再服2 w,大便日行2次~3次,下黏秽便,色污奇臭,苦闷大减,自杀倾向消失,服舒乐安定2片,可入睡5 h~6 h。再服1 w,大便日1次,由污秽转黄,不服舒乐安定,能入睡6 h~7 h,精神一如常人,舌红转浅,脉象转缓,诸症皆除,停药观察,随访年余,状态稳定。
5 讨 论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愈演愈烈,并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其病机是阳盛阴虚,阴阳失调,神明被扰。单纯西药催眠、镇静治疗,只治标,不治本,并且极易引起药物依赖性。临床求治于中医的失眠患者多为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顽固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3~5]。经过长期大量临床实践笔者发现,顽固性失眠患者临床辨证往往为虚实夹杂之证,而且以肝胆郁热、心气不足者为多,一虚一实,二者相互交织。肝在志为怒,肝主疏泄,肝实者乃肝气郁结、肝火过盛、肝阳上亢之谓[6];“心藏神”,心虚者,乃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肝胆郁热则痰气内扰,心气不足则心神浮越,故见失眠、健忘、心神不安诸症[7]。气虚血流不畅则成瘀血,津停火灼则凝炼成痰,肝气肝火肝阳杂以瘀血痰浊,犯扰心宫,是以诸症杂陈,变证百出。肝郁化热,内扰于心,阴血暗耗,心神不宁,一虚一实,虚实会杂,为其病机特点。笔者以养心安神汤疏解肝胆郁热、益气养心敛神,其中柴胡疏肝解郁;黄芩、大黄苦寒清心火、泄热平肝;龙牡镇静安神潜阳平肝,收敛心气浮越;半夏、茯苓化痰开窍;丹参活血行气化瘀;人参养心益气;桂枝为通补心气心阳之妙药,非他药可比,诸药相伍,共奏清肝养心镇静安神之功。其中尤其要着重指出的是大黄为清疏肝经郁火之要药,不可等闲视之,不论临床便秘与否,皆断然用之。本研究表明,养心安神汤可以明显提高顽固性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其症状,减少舒乐安定用量,且为纯中药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故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研究推广的价值。
【】
[1]American Sleep Disorders Associ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Revised [C]. Rochester:American Sleep Disorders Association,1997:28.
[2]程先宽,范吉平,曹克刚. 失眠症的中药新药研究思路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 132-1 133.
[3]郭晓明,张波. 失眠的中医治疗[J]. 实用内科杂志,2003,23 (7):391-392.
[4]秦瑞君,李国臣,崔文艺. 试析失眠的中医病机[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34-35.
[5]王今达.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危重病的思路和方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6):323-325.
[6]曲淼,唐其盛. 抑郁症与中医“郁证”的关系探讨[J]. 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4,27(1):11-12.
[7]郝保华,张喜德. “心主神志”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