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47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胰岛素和罗格列酮联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经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人胰岛素、罗格列酮联合治疗,同时采取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过程中根据血糖变化情况逐渐调整胰岛素用量至血糖目标值。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结果: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和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体重指数在治疗后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更好的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的抵抗。
【关键词】 胰岛素 罗 格列酮 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近年来认为胰岛素抵抗贯穿2型糖尿病的整个过程,所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罗格列酮可以改善肝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对胰岛β-细胞功能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我院对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胰岛素和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7例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经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32岁~72岁,平均(46.5±11.2)岁;糖尿病病程3年~12年;体重指数(25.9±3.2)kg/m2。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1999年10月制订的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2]。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使用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 30R或甘舒霖30R)每日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罗格列酮晨起空腹服,4 mg/次,1次/d,治疗12 w;同时采取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过程中根据血糖变化情况逐渐调整胰岛素用量至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7.0 mmol/L ,餐后血糖<10.0 mmol/L)。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
3 结 果
47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下降(P<0.01);而体重指数在治疗后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7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低血糖,2例出现双下肢浮肿,所有患者均未见贫血及肝肾功能损害。
4 讨 论
在2型糖尿病发生的过程中,胰岛素抵抗贯穿始终。随着病程的迁延,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减少,所需外源性胰岛素的量逐渐增多,临床约50%~7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3]。罗格列酮属于最强的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同时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人体内胰岛素的主要靶组织如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均存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PPAR-γ被激活后,可对参与葡萄糖生成、转运和利用的胰岛素反应基因的转率进行调控[4]。罗格列酮为PPAR-γ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本组资料显示罗格列酮与胰岛素合用2型糖尿病使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可有效降低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本组患者中1例出现低血糖反应,调整胰岛素用量后未再出现;2例出现双下肢浮肿,给予小剂量利尿剂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未见贫血及肝肾功能损害,表明联合用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总之,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在减少胰岛素用量的同时,更好地改善血糖的控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
[1]Buchanan T A,Xiang A H,Peters R K. Preserves of pancreatic betacell function and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by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high-risk hispanic women[J]. Dia-betes,2002(51):2 796-2 803.
[2]钱荣立. 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糖尿病杂志, 2000,8(1):5-6.
[3]潘焕峰,葛焕琦. 胰岛素泵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5):374-376.
[4]贾伟平,项坤三. 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从基础到临床[J]. 中华 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3):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