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士军 王桂杰 刘玉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费用。方法 采用前瞻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180例,随机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mg/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5~14d;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4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5~14d。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4.4%和78.9%;总有效率分别为92.2%和93.3%,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细菌清除率和阴转率均为89.7%,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和阴转率均为9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实验组平均疗程为(8.7±2.1)d,与对照组疗程(8.2±2.3)d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医疗费用实验组(387.2±93.5)元,远低于对照组(615±172.5)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医疗费用低,是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cost of levofloxacin and cefoperazone/sulbactam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bacterial infections.  Method  A total of 180 case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bacterial infections were studied.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 and 0.3g levofloxacin or 4.0g cefoperazone/sulbactam as control were given by intravenous drip once a day for 7 to 14 days.  Result  The clinical efficacy rate of levofloxacin and cefoperazone/sulbactam were 92.2% and 93.3%; cure rate were 74.4% and 78.9%, and bacterial clearance were 89.7% and 90.0%, respectively. The courses of treatment were (8.7±2.1)d in patients receiving levofloxacin, while (8.2±2.3)d of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The cost (RMB) of levofloxac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efoperazone/sulbactam (387.2±93.5 vs 615±172.5, P<0.05).  Conclusion  Levofloxacin therapy was as effective as cefoperazone/sulbactam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bacterial infections, but the cost (RMB) of levofloxaci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efoperazone/sulbactam.

    KEY WORDS  Levofloxacin;  Cefoperazone/sulbactam;  Community-acquir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bacterial infections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LX)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组织渗透性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由于其抗菌谱覆盖下呼吸道院外感染常见病原体,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1],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常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我们观察了左氧氟沙星与近几年来常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①征得患者知情同意;②年龄18~60岁;③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符合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④无严重心、肝、肾或造血系统疾病者;⑤48h内未接受任何抗菌药物治疗者。

    1.2  排除标准

    ①对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过敏者;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③4周内参加过其他药物试验者;④依从性差、不能很好配合者;⑤病情危重需要住院抢救者。

    1.3  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呼吸内科门诊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病人180例,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19~68岁,平均(44.3±18.2)岁;对照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20~69岁,平均(42.7±19.5)岁。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4  实验方法

    实验组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mg/100ml)由山东德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80301,静脉滴注,每次100ml,每日1次,疗程5~14d。

    对照组  头孢哌酮/舒巴坦(1∶1)为重庆科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50105,静脉滴注,每次4g,每日1次,疗程5~14d。

    1.5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痊愈与显效两组合计为有效,据此有效率。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者。

    1.6  病原学评定标准

    按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和再感染五级评定,并以此计算细菌清除率(按每株菌计算)、阴转率(按每个病例计算)。清除:治疗结束后d1所取标本中无致病菌生长。部分清除:在原有两种以上致病菌中有1种以上被清除。未清除:治疗结束后d1所取标本中原致病菌依然存在。替换:在治疗期或治疗结束后d1分离到一种新的致病菌,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无需治疗。再感染:治疗结束后d1,分离到一种新的致病菌,并出现感染症状和体征,需给予治疗。

    1.7  不良反应评价

    将所有不良反应记录在不良反应观察表上,不良反应与试验药物之间的关系按与药物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五级评定,前三者计为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8  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

    两组痊愈率分别为74.4%和78.9%,总有效率分别为92.2%和93.3%,实验组痊愈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2.2  细菌阳性率及阴转率

    两组共有79例细菌培养阳性病例,其中实验组39例(阳性率43.3%),对照组40例(阳性率44.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阴转率分别为89.7%,90.0%,两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阴转率比较

    2.3  致病菌清除率

    两组共分离出细菌79株,其中实验组39株,治疗结束后有35株被清除,细菌清除率为89.7%;对照组分离出细菌40株,治疗结束后有36株被清除,细菌清除率为90.0%。两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3)。

    2.4  两组疗程及医药费用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疗程分别为(8.7±2.1)d和(8.2±2.3)d, 无显著性差异(P>0.05)。 医药费用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致病菌清除率比较两组清除率比较,*:χ2=0.1124,P>0.05。

    实验组为(387.2±93.5)元,低于对照组的(615±172.5)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4。

    2.5  不良反应

    实验组中发生不良反应7例,其中皮疹3例,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和失眠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5例,其中恶心2例,荨麻疹、腹痛和腹泻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两组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3  结论

    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用于治疗的抗菌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比例也在逐渐增加,临床上迫切需要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系氧氟沙星左旋(S)-(-)异构体,是20世纪90年代新开发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朴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起抗菌作用,抗菌活性为右旋(R)-(+)对映体的8~128倍,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淋球菌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部分敏感的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都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较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增强,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稍差。该药在体内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程及医药费用比较与对照组比较,*:t=1.523,P>0.05;  **:t′=11.0142,P<0.05。

    医药费用仅指左氧氟沙星或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费用,均为2005年度深圳市政府统一招标采购药品,未包含治疗费、检查费等其他费用。

    分布广,组织渗透性好,在支气管和肺组织中具有相对聚集作用,组织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2~3倍,故有“呼吸道喹诺酮”之称[2]。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在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取得相同的疗效[3,4],与头孢呋辛比较平均疗程能从10d缩短到7d[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9年发表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曾建议青、壮年无基础病者可单用新喹诺酮,老年或有基础病及住院患者可使用β-内酰胺与新喹诺酮配伍或单独应用新喹诺酮[6]。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4.4%和92.2%,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78.9%和93.3%)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痊愈率和有效率略高于国内吴大玮的报道[7],可能与不同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有关。本地区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松鼠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金葡菌。本组研究中,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9.7%和90.0%,平均疗程为(8.7±2.1)d和(8.2±2.3)d,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但左氧氟沙星组医药费用[(387.2±93.5)元]却远低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615±172.5)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

    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在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能获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同的疗效。头孢哌酮/舒巴坦是头孢哌酮与舒巴坦的一种复方制剂,能对由多种耐药菌株产生的各种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舒巴坦能够起到对头孢哌酮明显的增效作用,是近些年来常用的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8]。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相比,费用低廉,具有更高的效应/价格比,是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合于目前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门诊的经验性治疗用药,值得进一步推广。

 

【】
  [1] Davis R, Bryson H M. Levofloxacin, a review of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pharmacokinetics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J]. Drugs,1994,47(4):677

[2] 刘又宁. 新喹诺酮在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2):748

[3] 蔡柏蔷,于学忠,张弘,等.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照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8):585

[4] File T M Jr, Segreti J, Dunbar L, et 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and/or oral levofloxacin versus ceftriaxone and/or cefuroxime axetil in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97,41(9):1965

[5] DeAbate C A, Russell M, McElvaine P,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if oral levofloxacin versus cefuroxime axetil in acute bacterial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bronchitis [J]. Respir Care,1997,42(2):206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9

[7] 吴大玮,薛玉文,蒋捍东,等. 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J]. 中华感染学杂志,2003,13(9):861

[8] 郭淑娟.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50例[J]. 抗生素杂志,2003,2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