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DNA的定量检测对乙肝父婴与母婴传播的研究
作者:潘大虎,翟海燕,宋农,张丽丽,周军,罗芝莹
【摘要】 目的 测定HBV阳性父亲和母亲及新生儿HBV-DNA的含量,研究父婴和母婴传播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父亲和阳性的孕妇血液中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以及脐血HBV-DNA且新生儿给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至1岁时,检测HBV-DNA,并根据父母HBV-DNA含量的不同分别分为A1(HBV-DNA<1.0×103 Copies/ ml)、B1(HBV-DNA为1.0×103~1.0×107 Copies/ ml)、C1(HBV-DNA>1.0×107 Copies/ ml)组,父母为A2(HBV-DNA<1.0×103 Copies/ ml)、B2(HBV-DNA 1.0×103~1.0×105 Copies/ ml)、C2(HBV-DNA >1.0×107 Copies/ ml)组。结果 脐血HBV-DNA阳性率:A1组为24.32%、B1组为38.71%、C1组为44.83%,A2组为14.70%、B2组为26.67%、C2组为39.29%。结论 父婴传播与母婴传播均与血清 HBV-DNA含量的高低有关,其HBV-DNA含量越高垂直传播的风险越大。
【关键词】 父亲;母亲;血传病原体;HBV感染;婴儿,新生;疾病传播,垂直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其携带者高达10%~15%HBV的围生期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1],且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和发生机理已早有人报道[2],为探讨父婴的传播率和传播机理,我们分别选择了97例母亲和92例父亲进行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并随访婴儿,找出父婴和母婴传播的机率和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06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HBsAg阳性的父亲92例,母亲97例,其中母亲年龄23~30岁,平均24.3岁,父亲年龄24~31岁,平均26.5岁。根据母亲血清HBV-DNA含量分为A1、B1、C1组,根据父亲血清HBV-DNA含量分为A2、B2、C2组。婴儿分别采集脐血和1周岁时采血,并分别做HBV-DNA测定。
1.2 HBV-DNA测定 HBV-DNA定量采用广州达安基因诊断中心提供的7600型荧光定量PCR扩增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表面抗原定性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购自于上海科华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母亲血清HBV-DNA水平与新生儿脐血HBV-DNA水平的关系 见表1,其中A1、B1、C1组的HBV-DNA阳性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与[3]报道的基本一致。
表1 母亲血清HBV-DNA水平与新生儿脐血HBV-DNA的关系(略)
2.2 父亲血清HBV-DNA水平与新生儿脐血HBV-DNA水平的关系 见表2,其中A2、B2、C2组,HBV-DNA阳性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与文献[3]报道的基本一致。
表2 父亲血清HBV-DNA水平与新生儿脐血HBV-DNA的关系(略)
3 讨论
3.1 HBV易母婴传播,而且多数发生在无症状HBV携带者,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3亿5000万HBV携带者,因此HBV母婴传播倍受关注,HBV母婴传播率各报道差异甚大[4,5]。本组就脐血的阳性率进行研究可知,随着母血HBV含量的增加感染的几率增加,宫内感染随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增加而增高。当母血HBV-DNA>108 Copies/ml时,即使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仍可能有高达43%的宫内感染率,提示孕妇血清HBV-DNA含量的高低是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6],因此,用孕妇血清中HBV-DNA含量来衡量其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为可靠,降低血清HBV-DNA含量有望降低母婴传播率[7]。乙肝疫苗联合HBIG效果更好,单纯疫苗需3~4年加强注射,HBIG加乙肝疫苗4~5年也必须加强注射[8],但应注意到即使这样仍有20%~30%的新生儿接种者未能产生HBsAb或呈现病毒血症及慢性病毒携带状态[9]。
3.2 有报道[10],在父亲HBV阳性而母亲HBV阴性的引产胎儿发现HBV感染;在父亲HBV阳性而母亲HBV阴性的活产婴儿出生时即检出HBV感染标志。我们通过分组研究定量检测胎儿的脐血HBV-DNA含量可知,的确存在父婴传播并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感染率增大。乙肝患者的精子中带有乙肝病毒,HBV-DNA可存在于精子头部的细胞浆中,通过受精,就可以在子代细胞中继续复制,发生子代细胞感染,引起乙肝的父婴传播,父婴传播的发生都是在生命的早期。当父亲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者,其所生婴儿的感染几率可达80%以上,当父亲e抗原体阳性时,其后代的感染率为20%左右。这与本组所研究的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其后代的感染率几率增加基本相符。且研究结果显示,父婴间的传播是可以阻断的,父亲的HBV-DNA含量越低越易阻断。由此可知,我们可以通过抗病毒来降低父亲或母亲的HBV-DNA含量,从而降低父婴和母婴的乙肝传播几率,这对乙肝的防治、控制乙肝的垂直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 牟瑞丽,马玉燕,王磊一,等.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与母婴传播的研究[J].妇产科进展,2004,13(1):22-24.
[3] 马静,白宝敏,万波,等.母亲血清及新生儿脐血HBV-DNA水平与乙肝免疫失败的关系[J].医师杂志,2005,7(12):1718-1719.
[4] Hill JB.Sheffield JS,Kim MJ,et.Risk of hepatitis B transmission in breast-fed infa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arriers[J].Obstet Gynecol,2002,99(6):1049-1052.
[5] 林坚,廖莳,郭广洲,等.乙型肝炎病毒定量在母婴传播中的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85.
[6] 李小毛,施敏凤,杨越波,等.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宫内传播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10(1):63.
[7] Van Zonneveld.Treatment during pregnancy to prevent 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hea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J Viral Hepat 2003,10(4):294-294.
[8] Goncales FL Jr,Stucchi RS,Pavan MH,et al.Hepatitis Cvirus in monozygotic twins [J].Rev Inst Med Trop Sao Paulo,2004,42 (3):163-165.
[9] Cacciola I,Cerenzia G,Pollicino T,et al.Genomic heterogeneity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and outcome of perinatal HBV infection [J].J Hepatol,2002,36(3):426-432.
[10] 赵连三,刘小松.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经精子传播的可能性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36(3):426-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