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邵晴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占57.5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20.00%。结论 年龄、吸氧、吸痰、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等构成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交叉感染;危险因素;老年人

  老年因其机体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多,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发生感染的机会也较其他年龄组增多[1]。医院感染严重危害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我们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确定多种危险因素与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关系,为有效防治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0年1月~2005年4月老年住院患者3630例,其中确诊为院内感染者80例,男62例,女18例,年龄60~93岁,平均76岁,住院天数10~150天,入院时已有感染或因资料不全无法确诊的患者,不作为研究对象。

  1.2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  按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1.3  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对符合医院感染诊断的80例病例,按统一表格逐项填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出院天数、侵入性操作、抗生素的使用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等,最后进行分析。

  2  结果
   
  363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有80例,共发生84例次感染,医院感染率为2.20%,例次感染率为2.31%。

  2.1  医院感染与年龄关系  80例医院感染中,60岁~ 9例,占11.25%,70岁~14例,占17.50%,>80岁者57例,占71.25%。可见医院感染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2.2  医院感染与感染部位的关系  本组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尿路感染,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与感染部位关系(略)

  2.3  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  80例医院感染中,住院10~29天者 18例,占22.50%,住院30~59天者23例,占28.75%,住院 >60天者 39例,占48.75%。可见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有关。

  2.4  医院感染与基础疾病的关系  80例老年医院感染中,患者的基础疾病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53例,占66.25%,内分泌系统疾病5例,占6.25%,部分老年患多种基础疾病。

  2.5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类  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类(略)

  2.6  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分布  8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28例共送检血、痰、尿及脓液标本培养61份,检出病原菌44株,检出率为72.13%。细菌分离结果以G-杆菌为主,共29株,占65.91%,其中以肠阳沟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G+球菌8株,占18.18%。真菌7株,占5.91%。

  3  讨论

  3.1  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本组8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年龄>80岁者占71.25%,可见年龄因素在老年内科院内感染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年龄越大,机体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抵抗力差,较易发生院内感染。有报道表明,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高[2]。

  3.2  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关系  从本组资料来看,住院时间>2个月患者,院内感染人数达39例,占48.75%。随着住院时间延长,病人的心理及环境因素对其有一定影响,而增加感染机会,因此,住院时间延长也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住院天数越长,感染机会就越多[2]。

  3.3  感染与部位关系  从感染部位来看,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率较高。据报道[3],我国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老年患者多数呼吸肌萎缩、胸廓变形、顺应性下降、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排异功能减弱,加上长期卧床,不利于排痰,易发生感染。其次是泌尿道感染,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下降,致肾功能减退,同时男性常因前列腺肥大,女性常由于骨盆底肌肉松弛而出现膀胱膨出,导致尿潴留、尿失禁,泌尿系统感染增加。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的时间有关,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皮肤和软组织也是老年患者易感染部位,因老年人的皮肤变薄,失去弹性和脂肪组织水分减少,末梢循环差,易发生褥疮等软组织感染。

  3.4  侵入性操作  随着医疗技术的,多种先进仪器及器械的侵入性操作,提高了临床诊断及水平,同时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危险。完整的皮肤粘膜是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而侵入性操作打破了这些天然防御屏障,增加了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构成了老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组资料提示: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尿管留置等是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3.5吸氧  吸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它能改善组织器官缺氧状态,纠正低氧血症。本组有39例患者感染前使用氧气,占感染人数的48.75%,说明吸氧与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有一定关系。老年患者的鼻咽部分细菌寄殖率明显高于健康人[4]。G-细菌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鼻咽部内与气管肺相通,外与氧源相连。当自身抵抗力降低,支气管粘膜纤毛清除机制减弱时,细菌可吸入至下呼吸道引起感染,或呼出至吸氧管、湿化瓶,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繁殖[5],再随着经过湿化的氧气而进入呼吸道致病。

  3.6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在脑血管意外、慢支肺气肿患者中,激素的使用不可避免,但激素的应用也破坏了机体防御功能,易引起内源性医院感染,这些患者也应成为我们监控的重点。

  3.7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本组患者在感染前使用抗生素60例,占75.00%,有的甚至3种抗生素同时使用。使用较多的为新型青霉素、喹诺酮类及头孢类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具有广谱杀菌功能,往往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产生了新的耐药菌株,引起正常菌群失调。本组80例中只有32例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且有30例是在已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送检。因此,临床医师应强化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减少院内感染。
   
  从本组资料分析结果可看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多数病人有诱因可寻,不少危险因素为可干预因素。我们认为: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水平,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皮质激素,减少非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可有效减少老年人医院感染的发生。

【文献】
    [1] 任旭,吕一欣.1184例老年外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与研究[J].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1696.

  [2] 李贤卓,阳丽华,蒋海波,等.老年医院患者5865例院内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2):111.

  [3]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159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与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1):12.

  [4] 吴桂芳.老年人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154.

  [5] 俞树容.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