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病毒唑高浓度短时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彩娟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病毒唑高浓度短时间雾化吸入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患儿采用干扰素30~50万u肌注,每日1次,联合病毒唑高浓度短时间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每天给予病毒唑10~15mg/kg,分2次静脉滴注和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每天观察记录患儿症状、体征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高浓度短时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支气管炎;干扰素α;利巴韦林;定量雾化吸入器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本病是上下呼吸道同时受累的疾病,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其它病毒感染引起,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我院于1999年10月~2005年5月采用干扰素联合病毒唑高浓度短时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将88例门诊及住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为30天~2岁;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为40天~2.5岁。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喘憋,双肺可闻及喘鸣音,中、细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肺气肿或双肺纹理增粗、散在点片状阴影。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及平喘、抗过敏药物(氨茶碱、扑尔敏、非那根)、退热镇静、强心等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简称干扰素,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708)30~5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疗程3~5天。并给予病毒唑雾化吸入,方法:病毒唑针剂0.2g(浓度为50mg/ml)以原液雾化吸入,每次吸入时间20min,每日2次,疗程3~7天。对照组每天给予病毒唑10~15mg/kg分2次稀释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吸入时间、次数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治疗过程中每天观察并记录患儿症状、体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并做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部分病例复查X线胸片。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用药3天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温正常、喘息及肺部体征消失;②有效:3天内临床症状好转、体温正常、喘憋减轻、肺部罗音明显减少;③无效:3天内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a:χ2=5.86,P<0.05

  2.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喘憋消失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比较(略)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累及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使气道粘液分泌增加、水肿及平滑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咳嗽、喘憋、三凹征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药,其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是正常人体体液中存在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低分子蛋白质,它是抗病毒感染中重要的淋巴因子之一,除直接限制病毒复制和扩散外,还有启动免疫反应和NK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等作用。它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蛋白翻译及病毒颗粒装配可激活巨噬细胞及NK细胞,并增加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而起作用[2]。当婴儿受合胞病毒感染后,制造干扰素的能力下降,内源性干扰素不足,必须加用外源性干扰素,从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疾病恢复。可使患儿咳喘尤其是喘憋症状在短期内恢复。雾化吸入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能将药物成分以2μm以下的微粒吸入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及肺泡,直接作用于病毒,同时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改善通、换气功能。病毒唑高浓度短时间雾化吸入,即50mg/ml的高浓度,短时间(每次吸入时间20min,每日吸入2次,病毒唑总量为0.4g/d)雾化吸入,此吸入浓度高于AAP推荐的标准疗法,吸入时间也短于AAP的标准疗法[3]。干扰素联合病毒唑高浓度短时间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比病毒唑静滴及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疗效显著,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对合并细菌感染或心衰的患者,抗生素、强心剂等治疗措施亦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用,通过比较观察,我们认为干扰素联合病毒唑高浓度、短时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1]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

  [2] 曾器昭,徐赛芳.干扰素剂量和给药方法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11(1):3-6.

  [3] 刘美玲,韩艳荣.病毒唑高浓度短时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杂志,1999,14(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