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血、尿胱抑素C对诊治肾脏疾病的临床意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程红革,蒙雨明,刘文雄,戴盛明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血、尿中的胱抑素C浓度来判断肾功能状态。方法 分别对正常体检者25例,确诊的肾小球受损但肾小管未受损的病人25例,肾小球、肾小管均受损的病人25例检测其血、尿中胱抑素C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体检组比较:单独肾小球受损病人血中的胱抑素C明显升高(P<0.01),但尿中的胱抑素C并不升高,肾小球、肾小管均受损的病人血、尿中的胱抑素C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同时检测血、尿中的胱抑素C浓度有利于及时判断肾小球、肾小管的受损程度,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胱抑素C;肾小球;肾小管;肾功能试验

    胱抑素C(Cys C)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血清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为cystatin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产生恒定,分子量小,经过肾脏排泄。人们对它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再到分子水平,始终热度不减。目前不仅已搞清楚它的结构,简化其复杂的检测程序,而且也把研究的重点转向其在临床多领域方面的应用[1]。笔者就Cys C在血、尿中的浓度变化来判断肾小球、肾小管的受损程度进行讨论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分三组:正常体检者25例,经临床通过各种方法确诊的单独肾小球受损的病人25例,肾小球、肾小管均受损的病人25例。

  1.2  仪器与试剂 

  使用日立7170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由上海景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

  1.3  方法 

  分别检测三组的血、尿Cys C浓度,把两个病人组的血、尿Cys C与体检组进行比较,经过统计处理,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无显著性。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体检组的血、尿中的Cys C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单独肾小球受损的病人血清中的Cys C与体检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肾小球、肾小管均受损组的血、尿中的Cys C与体检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见表1。表1  三组血、尿中的Cys C浓度比较  (略)注:与正常体检组比较,a:t=12.71,b:t=10.87,c:t=9.48,P均<0.01

  3  讨论

    Cys C是分子量为13.32KD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种非碱性糖基蛋白,体内有核细胞均能产生,产生速度恒定,特别是其血浓度不受炎症、肌肉量、发热或性别的影响[2]。Cys C为低分子蛋白,几乎全部由肾小球滤过,然后由近端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代谢,因此其血浓度取决于个体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小管功能减退时尿中含量增加。因此,尿Cys C能更敏感、特异地反映肾小管功能。在反映肾小管功能方面尿Cys C较尿β2-微球蛋白(β2-M)特异。另外,Cys C基因属“看家基因”,能在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达,无组织特异性,故机体Cys C产生率恒定,没有明显的24h昼夜节律的变化,24h内波动很小,不足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测随意尿,其具有实用性[3]。肾脏是清除循环中Cys C的唯一器官,所以血清Cys C浓度主要由GFR决定,因此可见Cys C是一种理想的反映GFR变化的内源性标志物[4]。

    β2-M是一种分子量相对较小的蛋白质,进入血液循环的β2-M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约99.9%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继而全部在肾脏分解代谢,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清β2-M即开始上升,与GFR呈直线负相关,能较早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伤,然而,由于肿瘤、烧伤或炎症等多种因素也会引起血清β2-M值增高。所以,血清β2-M作为肾功能指标,其特异性并不高[5]。
   
  血清中Cys C含量一般在1岁以后就达到成人的水平,因此在儿童肾移植研究中,Cys C是更为理想的GFR指标。Cys C分子量大于肌酐(Cr),且带正电荷,所以它更容易反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早期变化,可以在GFR轻微降低时升高,较Cr敏感[6]。

    过去数十年,血浆或血清Cr(Scr)一直作为最常用的肾功能标志物,Cr是肌肉组织中肌酸和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其血液浓度与肌肉量有关,因此,个体浓度相对恒定。但Scr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血循环中Scr不与任何血浆蛋白结合,能自由滤过肾小球,不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可少量分泌,且其分泌的量随个体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当血浆中浓度升高时,肾小管分泌Cr也增加。由于小儿肌肉量少,Scr的测定结果很低,致使Scr测定精确度差,因此,4岁以下儿童难以通过Scr来测定有较小变化的GFR。而另一方面,1岁以上儿童血清或血浆Cys C浓度已很稳定,近于成人水平[7]。

  本组结果显示,肾小球受损时血中的Cys C升高比较显著,肾小球、肾小管均受损时,血、尿中的Cys C均升高比较显著,有利于临床医生判断肾小球、肾小管是否受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
    [1]李喜元,王林,李忠信,等.胱抑素C在临床的应用进展[J].Tianjin Med ,2005,33(3):188-189.

  [2]董飞侠,程锦国.祛风愈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胱抑素C改变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1):41-42.

  [3]张贺中,王东红,李洪娟,等.尿胱抑素C的变化评估肾损害患者肾小管损伤的临床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2005,23(5):421-422.

  [4]黄君富,魏明竞.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意义及方法学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9,20(1):8-9.

  [5]孙红,陈莎,段艺,等.血清胱抑素C在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200,5(4):31-32.

  [6]顾春瑜,郑磊,王前.血清胱抑素C在评价肾移植患者肾功能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6):559-561.

  [7]彭国进,朱华强,俸家富.胱抑素C研究进展[J].医药卫生,2004,20(11):972-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