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侧股静脉采血效果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利梅芬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两侧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方法 随机选择160例年龄在1岁以下的住院患儿,80例行左侧股静脉采血(直刺法、斜刺法各40例);80例行右侧股静脉采血(直刺法、斜刺法各40例),比较两侧股静脉及两种穿刺方法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 右侧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左侧(P<0.01);斜刺法采血成功率高于直刺法(P<0.05)。结论 右侧股静脉穿刺采血比左侧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采用斜刺法比采用直刺法采血效果好;选择右侧股静脉穿刺法方便定位,易于固定,便于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斜刺法比直刺法操作较轻松,针头不易移位。

【关键词】  婴幼儿 股静脉 采血

    儿科临床上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常用,特别是血标本需要量相对较多时常为首选,为探讨两侧股静脉采血成功率,笔者通过对160例患儿分别进行左、右侧股静脉穿刺采血对比,并在两侧股静脉穿刺采血时采用垂直进针法(以下简称直刺法)和斜角进针法(以下简称斜刺法)进行采血对比观察,结果右侧股静脉穿刺采血较左侧股静脉穿刺采血更方便定位,且易于固定利于操作,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斜刺法比直刺法操作较轻松自然,针头不易移位,采血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儿160例,年龄1岁以下,取血量3ml以上的病例。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一组在左侧股静脉穿刺(左侧组),另一组在右侧股静脉穿刺(右侧组),两组在进针时分别采用直刺法及斜刺法各40例。操作为同一人。

  1.2  操作方法

  1.2.1  用物准备
 
  一次性注射器、皮肤消毒用物、血标本容器,消毒棉球、小软垫。

  1.2.2  体位 

  患儿仰卧位,脱去裤子或尿垫,上衣退至脐部,大腿稍外展,小腿弯曲约呈90°,穿刺侧臀部下垫上小软枕,暴露腹股沟,助手固定好患儿体位。

  1.2.3  穿刺方法

  1.2.3.1  右侧股静脉穿刺法 

  (1)斜刺法:①定位:取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联线的中点并用示指触摸股动脉搏动明显处为定点;②局部皮肤以2%碘酒及70%乙醇消毒,同时消毒操作者左手的示、中指,扪及股动脉搏动,并固定[1];③右手持注射器在搏动定点内侧0.3~0.5cm再往下方约1~2cm处,以约30°~45°角向心方向刺向定点处的内侧缘,看见有回血后停止进针动作,固定针头抽血,如无回血可将注射器缓慢后退边抽吸,见回血后再抽血;④左手轻轻按压患儿的大腿稍加固定,抽取需要血量后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按压局部(皮肤与血管针孔)2~3min以上。(2)直刺法:①、②同斜刺法;③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搏动定点内侧0.3~0.5cm处垂直进针,深度以感觉针尖触到股骨为宜,然后慢慢向上提针并同时抽吸注射器,有回血时即固定针头取血;④同斜刺法。

  1.2.3.2  左侧股静脉穿刺法 

  穿刺方法基本同右侧股静脉穿刺法,不同之处为:进针时不用左手示、中指在定点处触摸股动脉搏动并固定。

  1.3  成功判定 

  一次穿刺见回血并顺利采血3ml以上的血液视为成功;否则视为失败。

  2  结果
   
  见表1。表1  左右两侧股静脉采血效果对比  (略)

    从上表看:左侧股静脉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的采血效果比较,χ2=3.41,P>0.05,右侧股静脉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的采血效果比较,χ2=2.30,P>0.05,说明在同一侧股静脉采血时,直刺法和斜刺法的采血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左侧股静脉(直刺法加斜刺法)与右侧股静脉采血效果(直刺法加斜刺法)经统计学检验,χ2=8.14,P<0.01,说明右侧股静脉穿刺效果与左侧股静脉穿刺效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直刺法在左侧和右侧股静脉的采血效果经统计学检验,χ2=4.45,P<0.05,斜刺法在左侧和右侧股静脉的采血效果经统计学检验,χ2=4.02,P<0.05,说明不管是直刺法还是斜刺法,其在左右两侧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对比差异都有显著性。

    直刺法(左侧+右侧)及斜刺法(左侧+右侧)的采血效果经统计学处理,χ2=5.37,P<0.05,说明斜刺法效果优于直刺法。

  3  讨论

  3.1  股静脉由于较其它浅表静脉大,需采血标本量较多时常作临床采血用,但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操作不方便,加上在穿刺采血时,患儿多不能很好配合操作,常有躁动哭喊,采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选择一个方便操作的位置是保证采血成功的关键。在观察中发现,在右侧股静脉采血时如果操作者站在患儿右侧,由于靠近穿刺部位,没有其它影响操作的因素,操作更方便,操作时双手可灵活配合操作,进针时,不管是采用直刺法还是斜刺法,左手食指可方便触摸股动脉搏动起到准确定位及固定血管的作用,在右手抽血时,左手还可根据需要灵活固定患儿的右膝关节防止下肢活动,从而保证了采血的顺利进行。而在左侧股静脉穿刺时,由于股动脉在进针点的右边,不管操作者是站在患儿的左侧还是右侧,均不能像在右侧股静脉采血那样方便的用左手触摸固定动脉,以致影响了操作者对血管的定位及操作者的心理稳定性,另一方面,虽然有助手协助约束患儿,但是实际上通常还需要操作者根据操作情况对患儿的下肢进行固定,所以操作者通常是左右手交叉操作(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儿左膝关节,右手稍跨过左手进行穿刺取血),也影响到两手操作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斜刺进针采血时大腿外侧较内侧稍高,有时也阻碍了右手的操作(患儿年龄越大,这种阻碍的感觉就越大),造成进针不准确或针头移位而致采血失败。所以,在两侧进行采血对比时效果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但在同一侧采血时,无论是选择直刺法或是斜刺法采血其采血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3.2  根据教科书所述[1,2],股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角进针,因此在左、右侧股静脉穿刺采血时,采用直角穿刺(直刺法)和30°~45°角穿刺(斜刺法)各40例进行采血,观察两种穿刺采血一次成功率,结果发现斜刺法比直刺法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分析其原因:斜刺法在进针时,右手持注射器的姿势与平常持注射器的姿势相同而便于操作,抽取血液时,右手前部可放在患儿的右侧大腿上,起到一定的支撑稳定作用,进针点在股动脉搏动定点内侧0.3~0.5cm再往下方约1~2cm处,以约30°~45°角进针,针沿着股静脉走行方向由浅入深进针,使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不易滑出[3];而采用直刺进针时,由于针梗进入组织及血管较短,患儿哭闹或躁动时,针头易脱出血管外,进针时右手持注射器呈执笔姿势,抽取血液时右手常常需要改变拿注射器的姿势,也就是手背向内掌心向外持注射器呈反向扭转操作而影响了手部的稳定性及操作的灵活性,加上手部没有支撑点,呈悬空操作,因此很容易导致针头移位而致采血失败,而且年龄越小的患儿由于血管腔相对较小或躁动不安,针头就更容易脱出血管外,所以,鉴于以上原因,采用斜刺法采血成功率高于直刺法。同时,不管是直刺法还是斜刺法,其在左右两侧股静脉的取血效果都有差异性。

 

【】
    [1]马如娅.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

  [2]殷磊.护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7.

  [3]章赛春.小儿股静脉穿刺法的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 2001,1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