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和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对照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归俊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MRI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价值。方法 对5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分别进行MRI和CT检查及对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MRI扫描发现病灶452个,CT扫描发现病灶72个。结论 MRI对早期病变、微小病变及脑干、颅底、颅顶的病变显示较CT优越,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脑梗塞;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机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是指脑部深穿支动脉闭塞所致的脑缺血性软化,形成豌豆或粟粒大小的腔隙,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塞的直接原因。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内囊、丘脑和脑干[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给诊断带来困难;目前,MRI和CT是显示腔隙性脑梗塞有效的检查方法,尤其是MRI检查。笔者通过对50例腔隙性脑梗塞的MRI和CT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进一步了解MRI对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优势所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1 本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2~92岁,平均65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肢体乏力、偏瘫等症状。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MRI和CT检查。MR为SIEMENS NOVUS0.35T装置,常规轴位扫描,层厚5mm,层距1mm,T1WI/SE:TR/TE=428/10ms;T2WI/TSE:TR/TE=4500/92ms;T2WI/IR/CSF=0:TR/TE=8000/89ms。根据病灶位置加扫冠状位或矢状位T2WI/SE序列。CT机为GE CT Hispeed DX/i型装置,常规轴位连续平扫,层距层厚为10mm。

  1.3  统计学方法 

  观察两组病灶检出阳性率的比较,组间检出病灶阳性率显著性检验用χ2检验,皆应用SPSS 13.0版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MRI检查结果 

  5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452个,以大脑前、中动脉分布的皮层下为主。其中额叶187个,顶叶43个,基底节105个,内囊32个,丘脑37个,小脑27个,脑干21个。病灶以斑点状、小片状为主,病灶大小在0.1~2cm。信号改变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WI水压抑像278个呈低信号,174个呈高信号,<0.5cm的病灶349个,0.5~2cm的病灶103个。

  2.2  CT检查结果 

  50例检出病灶72个,其中额叶7个,顶叶9个,基底节21个,内囊24个,丘脑4个,小脑3个,脑干4个。病灶呈斑点状、小片状低密度改变。病灶大小为0.5~1.8cm。

    结果表明MRI病灶检出数明显高于CT,MRI的额叶和内囊病灶检出率与CT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其他部位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MRI和CT检出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对比(略)

  3  讨论

    以上研究表明,MRI病灶检出数明显高于CT,MRI的额叶病灶检出率优于CT组,而内囊病灶检出率不如CT组,其他部位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MRI和CT诊断脑梗塞主要以缺血区脑组织水肿为基础。当局部脑组织灌注低于临界值时,相对的缺氧使细胞内代谢紊乱,引发细胞内环境的改变,从而引起细胞膜钠钾泵功能衰竭,使细胞外钠内渗,细胞内钠离子浓度增高,渗透压增加,造成细胞中毒性水肿,使缺血区水分增加。这一病理改变发生在缺血后30min左右。缺血6h后血脑屏障开始破坏,水与蛋白质从血管内漏入梗塞区,引起细胞外血管性水肿[2,3]。由于MRI(T2WI)对水聚积异常敏感,能发现组织水分的微小变化,所以梗塞缺血发生后不到2h即可显示细胞性水肿[1]。而CT对水的敏感性稍差,往往在缺血发生后24h方能显示病灶。其次,大多数病灶体积较小,与周围组织未形成明显的密度差,受CT密度分辨率的限制而不能检出,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检查出1~5mm的病灶,CT对直径<5mm的病灶则难以检出。
   
  本组病例中,MRI检查发现的380个较小病灶,CT未能检出。再次,MRI检查完全没有骨性伪影的干扰,且可以多参数、多方位成像,使病变得到更充分的显示;而CT因为受骨性伪影的干扰,使位于后颅窝、脑干、顶部的病变与周围组织不易区分,有时可出现假阳性。而且张晓莉等[4]研究表明,常规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塞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本组17例发生于脑干的病灶,由于CT检查产生较多骨性伪影而未能作出诊断。综合所述,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MRI在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数量、部位等方面明显优于CT,是腔隙性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
    张雪林.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2-84.

  高元桂.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96-201.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技术出版社,1994:81.

  张晓莉,郑素萍,杨志伟,等.常规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化评估急性脑梗塞发病:与CT及常规MRI的成本效果比[J].中国临床康复,2006,24(1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