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降浊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96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7-1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 发症之一,为糖尿病重要的死亡原因。由于糖尿病患 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微量蛋白尿则病情往往进行性发 展,直至终末期肾病。并且,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尿 蛋白量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呈正相关。因此,早期诊 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可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 ,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代写 
        临床资料 192例患者均符合IDF1997年建议的诊断标准与 分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参照[1],并排除了其他肾 病。192例患者均为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的门 诊病人,随机分组。治疗组96例中,男58例,女38 例;年龄42—78岁,平均58岁;病程4—18年,平均9 年;尿微量白蛋白平均285mg/24h。合并高血压者28 例,合并视网膜病变者16例;对照组96例中,男56 例,女40例;年龄39—76岁,平均57岁;病程5—20 年,平均10年;尿微量白蛋白平均265mg/24h。合并高 血压者24例,合并视网膜病变者18例。经统计学处 理,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皆无统计学差异。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皆给予饮食控制加胰岛素,使空腹血糖 维持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维持在8mmol/L 以内,无论有无高血压皆给予卡托普利25mg,tid,连服 4周。如果有高血压,则配合其他降压药使血压控制 在130/80mmHg以下。 对照组给予5%G·S250ml加黄芪注射液50ml、胰 岛素4U ivgtt qd共28次; 治疗组给予补肾降浊汤,日一剂,共28天。补肾 降浊汤为中药自拟方,其药物组成如下:熟地24g,山 药12g,山茱萸12g,牡丹皮9g,茯苓9g,泽泻9g,生黄芪 30g,党参20g,杜仲20g,桑寄生20g,丹参30g,菟丝子 20g,大黄10g(后下),芡实10g,金樱子10g。加减:伴 有口干、口苦、舌苔黄者加知母10g,黄柏10g;伴有畏 寒怕冷者,加淫羊藿10g,桂枝10g;伴有下肢浮肿者加 车前子20g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尿微量白蛋白消失或≤30mg/24h; 有效:尿微量白蛋白≤100mg/24h; 无效:尿微量白蛋白150—200mg/24h。 4 结果 两组患者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比较,对照组 96例中,显效48例,有效24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 75%;治疗组96例中,显效64例,有效28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5·8%。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 5 讨论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医学认为,高血糖 引起患者内环境异常,血管紧张素活性增高,致肾脏体 积增大,肾脏呈高灌注与高滤过,早期促使尿微量白蛋
白滤过增加,最终引起肾内微血管及肾小球硬化。糖 尿病所致的肾小球硬化症,是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 分,微循环病变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强,而致蛋白质外渗;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质代 谢异常,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功能亢进、聚集增强, 促进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又进一步阻碍了微血管的自 律运动,使肾小球功能受到损害,表现为大分子尿白蛋 白由肾小球滤出[2]。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可使循环和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水平降低,从而 对抗血管紧张素对肾脏的影响,达到了减少尿中微量 白蛋白排泄的目的。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多责之于 肾,病机多为消渴日久,阴损及气及阳,致气阴两虚或 阴阳两虚,肾气虚损,精气不固而泄于下,此为病机之 本。气虚则帅血无力,阴虚则脉道失于润泽,阳虚则血 脉失于温煦。如此,均可导致血瘀,此为病机之标。因 此,糖尿病肾病,当以补肾固精为主,佐以益气活血。 方中熟地滋肾填精,辅以山茱萸养肝肾而涩精,山药补 益脾阴而固精,配茯苓淡渗利湿,泽泻清泄肾火,并防 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杜仲、寄生、菟丝子增强补 肾之力,方中党参、黄芪补气,现代医学研究,党参、黄 芪具有消蛋白的作用;芡实、金樱子补肾固涩,消蛋白; 丹参活血化瘀,现代医学认为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 环,拮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大黄,泻下攻积,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现代医学研究大黄能降低蛋白尿,纠正 血脂代谢紊乱及血流变异常,改善肾功能[3]。

          病范畴。我们自2004年3 月至2007年3月,自拟明珠平肝合剂脑梗塞200 例,取得可靠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 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中医诊 断按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 起草制订的《中风病诊断疗效标准》共200例,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明珠平肝合剂组)100 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40—70岁,平均54·26± 11·36岁,疗程0·5—28天,平均21天,均经颅脑CT扫 描检查确诊。其中基底节梗塞54例,丘脑梗塞9例, 多发腔隙性梗塞26例,脑皮质梗塞11例。对照组(中 风回春片合阿司匹林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 龄44—70岁,平均54·62±10·34岁,疗程0·5—28天, 平均19天,均经颅脑CT扫描检查确诊。其中基底节 梗塞55例,丘脑梗塞6例,多发腔隙性梗塞29例,脑 皮质梗塞10例。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情况基本一致。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 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明珠平肝合剂治疗。药用:天麻、 石决明、珍珠母、夏枯草、钩藤、丹参、栝楼、地龙、郁金、 大黄、僵蚕、胆南星、赤芍、桑寄生、牛膝等。由我院制 剂室提供的口服液,每次125毫升,每日2次口服。 2·2 对照组 服用中风回春片、肠溶阿司匹林片治 疗。中风回春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肠溶阿司 匹林片,每次75毫克,每日晚上口服1次。 两组病人均以28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评分标准(1995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状况评分。基本痊 愈: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3级;进步:神经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 分减少或增多不足8分;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 9分或更多。 3·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 100例,基本痊愈28例,显著进步39例,进步26例,无 效7例。对照组100例,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32 例,进步34例,无效16例。经统计学处理,明珠平肝 合剂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 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μ=1·99>1·96,P<0·05)。 4 讨论 脑梗塞或称缺血性脑卒中,属祖国医学“中风”病 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是由于肝肾阴虚,久病失于调养,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肥甘厚味,饮酒 无度,而致阴亏于下,阳亢于上,肝阳暴涨,阳化风动, 血随气逆,挟痰挟瘀,横窜经络,上扰清窍,致血脉运行 不畅,脑脉痹阻而发中风。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 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阻,瘀血阻脉,气血逆乱。 而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观之于临床,中 风发生初期,气虚血瘀,痰阻脉络为主者少见。多以肝 阳偏亢,肝风挟痰浊横窜经络,痹阻脑脉所致,故以平 肝熄风、泄热化痰、活血通络而立法,组方为明珠平肝 合剂治疗脑梗塞。选用天麻、石决明、珍珠母、夏枯草、 钩藤,平肝熄风;胆南星、栝楼、大黄、僵蚕,化痰泄热; 丹参、郁金、赤芍、地龙活血通络;牛膝、桑寄生佐以补 肾。综观全方,具有平肝熄风、泄热化痰、活血通络之 功,佐牛膝、桑寄生以补肾,以防攻邪过猛,损伤肾气。 通过此方药治疗,肝风得熄,痰祛热清,脉络通畅,故收 到满意的效果。

 
1]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45—346

[2] 阎海,倪青.糖尿病并发症妙方[M].上海普及出版社,2002: 43

[3] 王红纲.大黄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1996,1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