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关键词】 不育;解脲支原体;衣原体,沙眼
近年来随着生育年龄的延迟和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不孕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是影响人类生殖健康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大量研究表明,UU和CT感染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现就其导致女性不孕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UU感染、CT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
Daniele等[1]证实UU在有症状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有很高的检出率,而在无症状患者中的检出率低,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Ishihara等[2]发现Mg是一种独立于CT存在的NGU的病原体,在急性非衣原体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CNGU)中Mg占了18%~46%的比例,另外,它可能是引起淋病后尿道炎的一种病原体,抗生素后UU在尿道中的持续存在与慢性或复发性NGU相关。陈经艾等[3]以探讨不孕不育与UU、CT感染的相关性为目的,对173例不孕症妇女和79例正常妇女进行血清UU-Ab和CT-Ab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孕患者UU、C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颜丹等[4]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38例女性不孕者(不孕组)和208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结果表明不孕组UU、CT和UU加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周红霞[5]用PCR技术检测204对不孕夫妇男女方CT感染情况,培养方法检测UU。结果表明不孕症夫妇中女性UU感染率高。彭慧兰等[6]以了解孕妇与不孕症妇女UU和CT感染的情况为目的,对534例孕妇和不孕症患者124例分为两组取其宫颈分泌物检测UU、CT—DNA。结果显示:孕妇与不孕症妇女UU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而CT感染率则不孕症妇女明显高于孕妇(P<0.05),得出结论:CT感染在不孕症的病因中更具意义。张兰英等[7]在不孕症妇女UU、CT感染的临床分析中,探讨UU和CT与不孕症的关系。他们对142例不孕症妇女进行UU、CT检测,并与162例正常妇女进行对照,结果是不孕症妇女UU和C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不孕症组宫颈糜烂患者CT感染率明显高于宫颈光滑患者。杨洁等[8]为分析生殖道UU和CT感染与不孕的相关性,收集2003年1月~2005年12月3年间不孕病例487例,以同期收集正常已孕已育体检者250例为对照,并取宫颈分泌物检查UU和CT。结果不孕病例487例,检出UU感染192例,占39.4%;CT感染20例,占4.1%。结论为生殖道UU和CT感染可造成女性输卵管的粘连和阻塞及子宫内膜炎等,导致不孕不育。李琳等[9]以探讨CT DNA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和宫颈表达的特点为目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43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病例组)和26例因其他良性疾病而同时切除输卵管且术中未发现输卵管病变患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粘膜CT DNA。结果表明病例组宫颈和输卵管CT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宫颈和输卵管CT DNA的定量值高于对照组;宫颈与输卵管CT DNA表达的相关系数为0.883(P<0.05) ,一致率高达94.5%(P>0.05)。得出结论:CT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密切相关;宫颈分泌物CT DNA检查能较好地反映输卵管CT感染。李卫等[10]通过检测不孕症患者腹腔液中CT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不孕症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孕患者腹腔液中CT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得出结论:CT感染已成为不孕患者重要致病因素。
2 UU和CT感染引起不孕的机制
2.1 UU引起不孕的机制 目前研究认为UU可以引起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等盆腔炎症性疾病,而这些疾病都可造成机械性损伤导致不孕。如输卵管内膜炎造成输卵管内膜肿胀、间质充血、水肿及大量中性多核白细胞浸润,重者输卵管内膜上皮可有退行性变或成片脱落,引起输卵管管腔粘连、阻塞或伞端闭塞,阻止了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引起不孕。Shcheglovitova等[11]发现UU感染的妇女血清中干扰素(IFN)水平升高。IFN是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也是迟发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了UU感染所致的输卵管损伤。
2.2 CT引起不孕的因素
2.2.1 机械性因素 宫颈管是最常见的CT感染部位。CT侵入宫颈管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宫颈管局部充血、水肿,并产生大量的含有多核白细胞的脓性分泌物。CT引发的重度宫颈糜烂如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向上蔓延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附件炎和盆腔炎。生殖道的炎性环境以及输卵管瘢痕、阻塞会造成精子死亡或妨碍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进而导致不孕。郝月兰等[12]以探讨婚前有流产史的不孕女性生殖道CT和UU感染及输卵管损伤的相关性为目的,采集宫颈外口分泌物,采用CT、UU快速诊断试剂卡检测CT和UU,CT、UU治愈后采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测输卵管损伤性。结果表明126例婚前有流产史的不孕患者,CT阳性率为26.19%(33/126),UU阳性率为42.06%(53/126),CT加UU合并感染阳性率为7.94%(10/126),总阳性率为76.19%(96/126)。进一步治疗发现,CT、UU感染者有29.17%(28/96)在HSG显影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输卵管损伤。得出结论:CT、UU在婚前有流产史的女性生殖道中感染率过高,导致的输卵管损伤是引起继发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郑英如等[13]检测152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症69例,继发不孕症83例)宫颈黏液的CT(免疫荧光法)和UU(液体培养法),于检查后1~6个月内月经后3~7天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腹腔镜检查,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输卵管堵塞患者中,UU阳性率和CT阳性率及合并感染者比例均明显高于输卵管通畅患者,表明UU及CT感染在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甄秀丽等[14]以探讨UU和CT感染与输卵管阻塞的关系为目的,取373例不孕症患者子宫颈管分泌物,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UU DNA和CT DNA。月经干净3日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按其结果分为输卵管阻塞组、输卵管欠畅组、输卵管通畅组3组,并分析3组与UU DNA阳性、CT DNA阳性的关系。结果输卵管阻塞组、输卵管欠畅组UU DNA阳性率和CT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输卵管通畅组。得出结论:UU和CT感染与输卵管阻塞有密切关系,UU和CT感染均可造成女性不孕。
2.2.2 免疫性因素 CT感染后引发的免疫异常是造成不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CT感染后引起局部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激活巨噬细胞大量吞噬精子,使机体产生抗精子抗体(AsAb)和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邓超干等[15]以研究UU、CT感染与AsAb对女性不孕的影响为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ELISA法分别对128例原发性和195例继发性不孕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和AsAb检测,同时选择健康已孕妇女96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孕组UU、CT感染率、AsAb阳性率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原发不孕组与继发不孕组UU、CT感染率、AsAb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孕组中UU、CT感染阳性患者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UU、CT阴性患者。得出结论女性生殖道UU、CT感染和AsAb与不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特别是继发性不孕患者尤为显著,且AsAb的产生与CT、UU感染有关。苏兰等[16]在不孕妇女中,对CT、UU、MH(人型UU)及AsAb进行了相关研究,证实CT、UU、MH病原体引起的盆腔炎可干扰受精及着床,UU、MH吸附精子头部和体部,影响了精子的运动机能,使精子和卵子不能接触受精。结果提示:不论原发不孕或继发不孕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孙艳等[17]以研究女性不孕不育和生殖道UU、MH和AEMAb的关系为目的,采用培养法分别对108例原发性和96例继发性不孕不育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UU、MH检测;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AEMAb。结果表明,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不育组UU、MH感染率及AEMAb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孕组中UU感染阳性患者AEMAb阳性率明显高于UU阴性患者。得出结论女性不孕不育与生殖道UU感染和AEMAb的产生有密切关系。林琳等[18]探讨不孕妇女UU、CT感染与AEMAb的关系 ,以揭示AEMAb产生的可能机制。选择不孕妇女147例,其中原发不孕79例,继发不孕68例;并选择健康已孕妇女70例作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行UU、CT的DNA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EMAb。结果不孕组UU、CT感染率及AEMAb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患者UU、CT、AEMAb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孕组中AEMAb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UU、CT感染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得出结论UU、CT感染及AEMAb均可造成女性不孕,AEMAb的产生与UU、CT感染有关。刘睦宗等[19]认为,UU、CT的感染,使机体免疫反应损伤,UU具有超抗原作用,可直接激活CT-4,使T细胞克隆产生大量细胞,诱发细胞凋亡,加剧细胞死亡和组织死亡。即超敏反应与自身免疫有关。
2.2.3 细胞因子的参与 目前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在CT引发的不孕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本身在机体免疫防御、组织修复和改建、细胞的凋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还是一个系统,在这个体系中究竟哪些细胞因子在不孕中起主要作用,它们之间又是如何相互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大量的研究表明UU和CT感染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起不孕的常见病原体检测上,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造成不孕的发病机理,以期寻求预防和UU和CT感染性不孕的恰当方法,提高不孕症的治疗水平。
【】
[1] Daniele G, Irene D, Loredana L, et al. Mycoplasma genitalium in males with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prevalence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eradication [J]. Am Sex Transm Dis Associ,2000,27(4):Z1-Z29.
[2] Ishihara S, Yasuda M, Ito S, et al. Mycoplasma genitalium urethritis in men [J]. Im J Antimicro Agents,2004,24(suppl 1):S23-27.
[3] 陈经艾.不孕不育与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0(3):254-255.
[4] 颜丹,李燎,钟桂书,等.女性不孕与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J].妇幼保健,2007,22(18):2533-2534.
[5] 周红霞.204对不孕夫妇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 2110-2111.
[6] 彭慧兰,曹来英,魏敏.孕妇与不孕症妇女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64-66.
[7] 张兰英,王成瑜.不孕症妇女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12):744-746.
[8] 杨洁,石宇,余琳,等.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29(2):159-161.
[9] 李琳,岳丽爽,余妙真,等.沙眼衣原体DNA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和宫颈的表达[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4,20(12):743-745.
[10] 李卫,董梅,陈何伟.沙眼衣原体与不孕症关系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7):71-72.
[11] Shcheglovitova ON, Maksianina EV, Rastegaeva IN, et al. Status of interferon in genita linfections [J]. Vopr Vimsol,2001,46(2):36-38.
[12] 郝月兰,丁翠元,张滇,等.婚前流产与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及输卵管损伤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05,6(4):77-79.
[13] 郑英如,李力,陈伟,等.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症关系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21):301.
[14] 甄秀丽,赵素英,张轶,等.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阻塞的关系[J].新医学,2005,36(2):88-89.
[15] 邓超干,沈彦珍,林小丹,等.女性不孕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的相关性[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0):135-137.
[16] 苏兰,葛争鸣,周曾弟,等.不育妇女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抗子宫内膜抗体的关系(附147例报告)[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3,24(3):147-149.
[17] 孙艳,孙艳影,姚淑娟.生殖道支原体与女性不孕不育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的关系[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7):89-90.
[18] 林琳,刘复极,张晓莉,等.不孕女性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抗子宫内膜抗体的关系(附147例报告) [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3,24(3):147-149.
[19] 刘睦宗,何造雄.女性不孕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关系[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0):l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