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丽萍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8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分成两组,静脉留置针组38例,普通7号输液器组44例,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并发症及成功率。结果:静脉留置针可提高输液通畅率、减轻疼痛及减少输液操作时间。结论: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护士工作量,在肿瘤病人的化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体会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诊疗操作,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其套管针导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减少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并且配合合理用药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我科从2007年1月~2007年12月将套管针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输液护理中,收到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7年12月在呼吸内科住院的82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38~77岁,平均(53.58±14.06)岁,发病时间1~7年,平均(2.4±5.6)年;其中中央型肺癌33例,周围性肺癌11例,采用普通的7号输液器进行输液。观察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38~77岁,平均(52.19±13.64)岁,发病时间1~6年,平均(2.2±4.8)年;其中中央型肺癌29例,周围性肺癌9例,采用威海洁瑞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患病时间等方面上无显著差异。
  1.2穿刺方法
  1.2.1血管选择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2操作方法采用威海洁瑞公司生产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化疗病人血管情况选择留置针。穿刺前先将输液管空气排至过滤器,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见回血后退针芯1~2 mm至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放开调节器,液体输入通畅后,拔出针蕊,贴好敷贴,固定静脉置留针,并在敷贴上标明穿刺日期[2]。
  1.3封管
  一般用0.9% NS 100 ml+1支肝素钠(12 500 U)配制而成,配制好后可放入冰箱于当天使用,每次封管时常规消毒配制液瓶口,抽取3~5 ml配制液封管,应注意凝血功能差者,使用剂量宜偏小。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制液后,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从肝素帽内注入3~5 ml肝素钠配制液,边推边退出,然后夹好留置针管上的小调节夹,用无菌敷料将肝素帽包好,用胶布固定好下次备用。
  1.4 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的建议,尽量不超过1周。

  1.5评定指标
  评定标准包括: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情况,针头有否脱出及静脉炎、疼痛等的发生率,静脉输液操作时间等。
  1.6统计学处理
  所有原始数据输入机,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各种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数值变量采用t检验。
  2结果
  本次分析发现使用静脉留置针并未引起穿刺成功率下降,静脉炎发生率增加。静脉留置针观察组在输液过程中的通畅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针头脱出、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同时减少了静脉输液的操作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方法穿刺情况和并发症比较
  
  3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包括:①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置管前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化疗的目的和意义,化疗药液外渗的危害,静脉留置针的优点,置管后的注意事项,及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从而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②在留置针使用期间,翻身、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好留置针,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脱出、污染或液体渗漏等。③操作技术要熟练,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正确选择血管,输液器每日更换1次。每次注药、输液应严格无菌操作,注意每次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形成静脉血栓。④在应用留置针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全身情况,询问患者自觉症状,从导管内输入大量液体及药物后是否漏液,皮肤颜色有无苍白、发红、肿胀以及血管有无痉挛或条索状改变,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4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规静脉输液每次约需2~3 min完成,采用静脉留置针可缩短至0.5~1.0 min,提高了护理效率。留置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癌症患者大部分病程长,血管脆性大,应用静脉留置针可为以后静脉穿刺提供良好的血管条件。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其套管飘浮于血液中,减少了机械摩擦和对血管内壁的损伤,故与传统的金属针头相比,有许多优点。应用留置针后,输液通畅率明显提高,是因为留置针针壁构造薄,对皮肤及组织损伤小,局部皮肤及血管内壁所受的刺激少,且导管柔软,可随血管形状而弯曲,不易损伤血管,在患者躁动、不配合或者搬运患者过程中,均不易脱出或损伤组织[3]。

  []
  [1]吴青蔓.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 (3):216-217.
  [2]计惠民.静脉置留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 (11A):75-76.
  [3]高月平.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