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凤莉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Logic-9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2007年4月~2008年2月我病房收治的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记录斑块部位、范围、数量及回声特点等,估测斑块处的管腔内径有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207例高血压患者中有134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64.7%,其中多发斑块形成的患者数为116例,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总数的86%。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对于预防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
  
  原发性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迄今仍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斑块的形成,造成动脉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以及血栓的形成;颈动脉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密切相关性[2],也有学者研究指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可间接推测冠性动脉病变[3]。有研究认为[4],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反映或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常规方法予以临床应用,无创性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对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及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早期诊断及中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7年4月~2008年2月,我病房收治的2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20例,年龄31~90岁,平均(66.66±11.64)岁。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的标准即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1.2研究方法与仪器
  使用美国GE公司Logic-9型彩色多普勒显像仪,由专人测定,探头频率12 MHz,患者仰卧位,头部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按常规横纵向扫查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外动脉。在颈总动脉距分叉处近端约2 cm处测量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内(ICA)、颈外动脉(ECA)内径,分别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TMT),为后壁的内膜表面经中层到中层与外膜相移行处的距离,TMT大于1.0 mm时即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5],斑块形态多不规则,突出于管腔,内部结构呈弱或等回声者为软斑,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后方伴有声影者为硬斑。记录斑块部位、范围、数量及回声特点等,估测斑块处的管腔内径有否狭窄及狭窄程度。数据来源:流星毕业网,www.2008w.com 
  1.3统计学方法
  平均年龄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发生率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07例高血压患者中有134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64.7%,其中多发斑块形成的患者数为116例,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总数的8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64.7%的患者不同程度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以多发斑块形成为主,与国内报道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相近。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对于预防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3讨论
  目前公认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约为无高血压者的3倍,这可能是由于高血压时,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壁机械性损伤,动脉壁承受特殊高的压力,内膜层和内皮层损伤造成血脂易在动脉壁沉积,低密度脂蛋白易于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形成后,可出现动脉狭窄、甚至动脉闭塞。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原因,而脑血栓形成也是脑动脉硬化的重要临床表现,脑栓塞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中另一常见的临床类型,它的发生主要是在主动脉、颈动脉、椎动脉的狭窄处或动脉粥样硬化处,部分血栓脱落形成栓子,随着血流流到远端颅内血管堵塞脑血管而发生梗死[6]。许多学者认识到斑块的组成成分较斑块侵犯管壁的范围更能预测临床出现心原性猝死和(或)卒中等急症的可能[5]。软斑的形成使局部管壁内膜增厚,损伤出现溃疡面,溃疡的形成使内膜下分泌胶原类物质及凝血因子,更易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黏附产生血栓,斑块表面血栓脱落进入颅内造成脑血管意外;而硬斑表面纤维化、钙化不易破裂,病情相对较轻。有报道应用高频彩色超声检测硬化斑块的准确率高,与动脉造影符合率为90%[7],术前诊断与临床符合率达93%[8],且无创伤、无痛苦、重复性好,可为诊断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客观依据,以及及早防治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可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检查。
  []
  [1]叶任高,陆再英.内[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
  [2]Handa N,Matsumoto M,Maeda H, et al. Ischemic stroke events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J]. Stroke,1995,26(10):1781-1786.
  [3]杨波,智光,徐勇,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J].影像学杂志,2003,11(4):302-303.
  [4]刘风娥,陈华,刘宁军,等.15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5(5):285-286.
  [5]曹铁生,段云友.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1.
  [6]余振球,赵连友,惠汝太,等.实用高血压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77-1479.
  [7]李敬府,黄一宁.颈动脉狭窄的超声影像学及手术所见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7(4):1992-2021.
  [8]Colquhoun I,Oates CP,Martin K, et al. The assessment of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ies:a comparison of CFM duplex ultrasound with intravenou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J]. Radiology,1992,65:1069-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