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微细表现的价值。方法:50例在常规螺旋CT扫描基础上进行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静脉注药高分辨螺旋CT扫描。结果: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7例炎块中4例钙化,10例结核瘤中9例钙化,2例错构瘤中既有钙化又含脂肪成份。31例恶性结节中点状钙化3例,空洞9例,密度不均匀坏死22例。结论:高分辨螺旋CT扫描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尤于常规螺旋CT扫描,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分辨螺旋CT扫描;肺孤立性结节;内部结构
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的单发结节状病灶。CT是当今检出SPN最敏感方法,高分辨螺旋CT扫描,减少或消除了常规CT扫描的部分容积效应,显示肺结节微细结构,提高了对SPN的CT值测量准确性,对评定SPN提供了可靠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我院2004年~2006年经手术切除或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SPN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35岁~78岁,平均55.6岁;本组病例中周围型肺癌31例,结核瘤10例,炎性假瘤7例,错构瘤2例。恶性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为腺癌、鳞癌及未分化癌。
1.2 方法
使用德国SIEMENS 型号SOMATOM.AR.SP螺旋CT机及优维显造影剂。具体步骤如下:深吸气后嘱患者憋气自肺尖至膈肌用10 mm层厚及层间距、螺距为1进行螺旋CT扫描,显示肺内孤立性球形病灶后再进行该部位高分辨CT扫描,仍不能定性时,自肘静脉注入6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对球形病灶用层厚3 mm~5 mm高分辨CT扫描,用肺窗W 1000、L 600观察球形病灶的边缘征像及周围肺野的变化,用纵隔窗W 350、L 50显示球形病灶的内部结构特点及纵隔淋巴结状况。增强病例取病灶最大径测定增强前后球形病灶CT值相减得到病灶增强CT值[1]。
2 结果
50例肺孤立性结节中,右肺34个(68%),左肺16个(32%),其中右肺上叶9个,中叶7个,下叶18个;左肺上叶11个,下叶5个。直径<2 cm 21个,2 cm~3 cm 29个。空泡征22个,毛刺征33个,胸膜凹陷征23个,分叶征34个。常规CT扫描与高分辨螺旋CT扫描检出结节内钙化、脂肪、空洞、坏死等情况见表1,表2。表1 良性SPN的常规CT、高分辨螺旋CT表现表2 恶性SPN的常规CT、高分辨螺旋CT表现表3 SPN常规CT、高分辨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与病理表现对照见表3,普通CT检出总数11个,高分辨螺旋CT检出51个,经χ2检验,(P<0.001),有显著差异,说明高分辨螺旋CT比普通CT检出率高。
3 讨论
肺内孤立性肿块很多,报道[2]达60余种,但就临床来讲最重要的是确定病变良恶性,肺内肿块以原发性肺癌比率大,良性病变以结核瘤为主[3],其次为炎性假瘤、错构瘤等。
研究表明由于常规螺旋CT扫描层厚较厚,扫描时间长,虽能取得一定信息量,也只能检出大的肿块。小的肿块很容易漏诊,因而很难和病理表现一致。高分辨螺旋CT扫描,它的薄层图象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能更清楚显示结节内部的变化,能为肺部诊断提供更多更客观的征象。
高分辨螺旋CT扫描在诊断SPN的首要任务是定性诊断,为临床提供确切的依据,指导。评价结节最有价值的表现:①它的稳定性[4],根据良恶性结节生长速度不一的特点,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动态观察一个结节从发病到生长2年内的变化,了解倍增时间(少于30 d而大于490 d的常为良性结节,相反,在30 d~490 d内倍增加快的为恶性结节)。②结节内部结构:钙化是区别良、恶性有力指标,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检出结节钙化能力远远超出了常规CT扫描。根据病理表现,良性结节钙化体积大、密度高,在高分辨螺旋CT扫描至少能在两个层面上显示。恶性结节钙化常为点状或偏心性,体积小(10%),密度淡,常规CT难以查到。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钙化形状也能清晰显示:结核瘤为圆心形,错构瘤为桑椹形,炎块为散在形,恶性为点状。脂肪在结节内仅限于良性结节。按照病理表现,良性结节一般不发生坏死,密度常均匀一致,恶性结节因生长速度、分化不一,高分辨图象上显示密度混杂不均,其内表现小泡样低密度区、空洞、坏死。结节外形边缘反应了病变的生长速度与周围肺组织的关系,虽然毛刺在结节边缘上无特异性表现,但在结节定性时具有鉴别作用。因为毛刺形成可以是结缔组织增生引起纤维性线条影,也可因肿瘤向邻近支气管、淋巴管、血管鞘浸润形成的放射样影,由于结节性质不同,毛刺显示程度也大为不同,良性结节出现毛刺较少仅占8%,恶性结节毛刺多见占56%。胸膜尾征,即兔耳征、胸膜凹陷征。它表现从结节外缘走向胸膜的三角形线条影,是脏层胸膜虽增厚回缩的小叶间隔被牵向结节所致。是恶性结节对胸膜的浸润表现。胸膜尾征在恶性结节占80.7%。高分辨螺旋CT的正确诊断率为85%[5]。在SPN强化方面,肺癌与炎性假瘤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结核瘤及错构瘤,且有明显强化峰值,鉴别诊断较容易;而肺癌与炎性假瘤强化程度相当,不易鉴别,但运用动态扫描,两者强化峰值及持续时间不同有助于鉴别[6]。
总之,常规CT扫描、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高分辨螺旋CT增强扫描相结合融为一体,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局限性,对肺部孤立性小球形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了更可靠更接近实体的详细资料。我们认为SPN行CT检查时应常规行高分辨螺旋CT检查。
【】
[1] 党国际,张 廷.高分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内结节.医学影象杂志,2003,11:425.
[2] 徐剑松,钱名辉.孤立性周围型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实用放射杂学影象杂志,1998,8(9):515~519.
[3] 张振锋.CT增强薄层扫描异形血管强化对小肺癌诊断价值.癌症,2001,20(1):84~88.
[4] 潘纪戎,陈起航,刘甫庚.肺部高分辨率CT[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4:4~8.
[5] 熊礼彬.孤立性肺结节影像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7):526~527.
[6] 沈比先.肺孤立性结节薄层动态螺旋扫描与病理研究.实用放射杂志,2002,18(9):75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