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成桃 李艳青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判断二维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简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块的声像图资料, 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二维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CDFI)进行。并比较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本组资料中,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的符合率为94.2%,乳腺癌的声像图多表现为外形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偏低、针尖样族状钙化、后方回声多衰减,可伴有淋巴结肿大,CDFI:示血流信号较丰富,但也有例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上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乳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


    近年来,随着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乳腺疾病的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临床出现乳腺肿块的病人,根据其声像图特征及血流信息的不同,可初步明确肿块的性质,及时作出诊断,为临床的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40例,为我院2007年1月~2007年4月期间门诊以乳腺肿块就诊的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13岁,最大为78岁。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切除后行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惠普M2410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 MHz~10 MHz,条件设为乳腺状态。超声检查时,将探头直接置于乳房的皮肤上,逐一扫查乳房的各个象限;发现异常肿块时,仔细观察并记录其大小,形态,方位,内部回声(有无衰减及钙化),边界,有无包膜,病灶周边的异常回声及肿块的血供情况等。并比较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2  结果

    2.1.  140例病例均病理证实,良性肿块为122例,占87.1%,其病理分类为:纤维腺瘤52例,囊性增生及乳腺囊肿23例,乳腺腺病12例,乳腺增生合并纤维瘤24例,乳腺血肿1例,乳腺炎6例,乳汁淤积2例,脂肪瘤2例。恶性肿块为18例,占12.9%,其病理分类为:乳腺佩吉特氏病伴浸润性导管癌10例,髓样癌2例,乳腺恶性肿瘤(未特指)6例。

    2.2  本组资料中,其肿块的超声特点汇总如表1。表1  良 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

    2.3  该组病例中,140例中误诊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4.2%。其中2例早期乳腺癌,误诊为纤维瘤; 1例为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1例乳腺血肿误诊为乳腺癌;2例乳腺增生合并乳腺癌误诊为单纯乳腺增生;2例乳腺囊肿误诊为纤维瘤。

    3  讨论

    3.1  为寻求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目前检查手段除临床体格检查外,还有①无创性检查:核素扫描,红外线成像检查,钼靶摄片检查,超声检查及CT,MRI检查等。②创伤性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等。这些检查,各有优缺点。其中钼靶摄片为X线照相,对一些细小钙化灶的发现,有一定的优势,但放射性大,不宜反复检查及动态随访。红外线成像检查借助血管的走行及灰影来诊断乳腺疾病,但不能清楚显示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性质以及肿块的良恶性[1],对肿块及其周围关系描述不清,容易漏诊,现应用较少。CT及MRI检查因其价格昂贵,且具有放射性,一般不用于常规检查。创伤性检查的缺点在于其创伤性,且在是否引起肿瘤的播散和种植上尚有争议[2],多数人不愿接受。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乳腺的一种常规检查,以其无创伤,无疼痛,无射线,简便易行,对病灶能直观准确的显示,准确率较高,本组可达94.2%,以及可动态随访等优点逐渐成为乳腺检查的首选方法。

    3.2  本组资料显示,良性肿块多外形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界线清晰,内部回声均匀,低或弱回声,肿块后方回声可增强或正常,内部可见钙化灶存在,多为粗颗粒状,腋窝淋巴结偶有肿大,形态多正常;恶性肿块多外形不规则,呈蟹足样,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偏低(与其脂肪层相比较而言),后方回声多有衰减,钙化灶多为微小颗粒状,呈针尖样,腋窝淋巴结可肿大,多呈球形。以上几点鉴别点与多数学者认同的张缙熙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点基本相符[3]。但存在一些例外,如,良性肿块因发病时间长,外形可不规则,内部回声亦不均匀,少数后方存在衰减;一些早期的乳腺癌病灶,因其浸润程度小,外形可规则,边界尚光滑。在彩色多普勒方面:本组资料显示,恶性较良性的血流检出率高,良性肿块血流检出率30%左右,恶性肿块的血流检出率70%左右,但与报道(良性肿块的血流检出率50%左右,恶性肿块的血流检出率为90%左右[4])比较,所有肿块的血流检出率明显偏低,这与仪器的分辨率密切相关。

    3.3  该组病例中,误诊病例的原因分析:1例乳腺炎因肿块体积大,外形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并可见多发钙化灶及丰富血流信号显示,且由于患者产后时间较长,临床无明显疼痛,发热等症状,血象亦不高,故误诊为乳腺癌。1例为乳腺血肿,由于外伤史不明确,其肿块具有恶性肿块的多数特征,虽有部分液化,却考虑为乳腺癌伴部分液化。另2例乳腺增生合并早期乳腺癌而误诊为单纯性乳腺增生,原因为对乳腺增生结节与早期乳癌的鉴别缺乏足够的认识,2例早期乳腺癌误诊为纤维瘤以及2例乳腺囊肿误诊为纤维瘤,其原因均与仪器的分辨率有关,同时与肿块的体积偏小有关,即直径<0.5 cm的病灶,超声图像缺乏特异性,而漏诊及误诊。故为减少漏诊及误诊,应注意多切面观察病灶,注意区分乳腺增生结节与早期乳腺癌的鉴别,以及囊肿与小纤维瘤的鉴别,尚须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必要时动态观察。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简便,动态观察及重复性好,准确率较高,在乳腺疾病的常规体检及良恶性鉴别上,应作为首选。

【文献】
  [1] 温伟锋,刘艳艳.红外光乳腺扫描对妇女乳腺疾病的检测意义.河北医药,2004,26:317~318.

[2] 黄 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房肿块的诊断价值.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4,5:37.

[3]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技术出版社,2006:182.

[4] 李建初,袁光华,柳文仪.血管和表浅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26~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