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临床观察
作者:连长红 靳连红 李琳 王丽萍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分别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3例临床确诊为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A组(20 mg组,56例)和B组(40 mg组,57例),随访12 W,观察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服药后4 W、12 W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②B组累计心脏事件发生率较A组明显减少;③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40 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辛伐他汀 疗效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老年人多发的内科疾病,血脂异常是其基础病因。选取我院内科病房2005年1月~2007年5月确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13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调脂治疗,旨在探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5年1月~2007年4月我院临床确诊为ACS的老年(>60岁)患者113例,其TC≥4.68 mmol/L,LDL-C≥2.6 mmol/L。其中男67例,女46例,平均年龄(69±9)岁。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B组57例。诊断标准见[1]。 两组病例中高血脂的诊断符合1996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对策研究组所定的标准。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除外已知或随访期间发生其他炎症性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停药警戒值:TC≤2.6 mmol/L,出现肌痛同时伴肌酸激酶(CK)≥正常高限值5倍,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正常高限值3倍,肌酐≥221 μmol/L。
1.2 研究方法
入选病例在入院后24 h内空腹采静脉血测定血脂、肝功能及心肌酶等。并于抽血当天,所有入选病例在入院后立即开始常规治疗,服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A组病例开始服用辛伐他汀20 mg,B组病例开始服用辛伐他汀40 mg,每晚睡前1次。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记录每天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观察患者因心绞痛症状恶化而再住院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情况。分别检查患者在用药后1个月、用药后3个月的血脂、肝功能、心肌酶等情况,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用药后3个月的心电图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在B组病例中,至3个月时有2例(3.51%)出现AMI,有2例(3.51%)因心绞痛症状恶化而再住院。A组发生4例(7.14%)AMI,其中1例心跳骤停死亡,有5例(8.92%)因心绞痛症状恶化而再住院。
2.2 组服药前后血脂变化情况(见表1)表1 治疗组服药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的比较注:分别与本组用药前比较*P<0.05,**P<0.01
两组患者4 W、12 W的LDL-C≤1.8 mmol/L分别为A组14.6%和26.8%,B组20.5%和38.5%。
2.3 副作用
在A组患者中有1例(1.79%)出现AST轻度升高,B组患者中有2例(3.51%)出现AST和CK轻度升高,怀疑与用药有关,另有2例(3.51%)轻度腹胀,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
3 讨论
目前认为,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易损斑块,它是指那些不稳定性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ACS是由于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2]。LDL-c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核心。HDL是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将泡沫细胞中的胆固醇带出转运给肝脏进行分解代谢。HDL还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他汀类是调脂药物5大类之一。他汀类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竟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继而上调细胞表面LDL-c受体,加速血浆LDL-c的分解代谢,此外还可抑制极底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的合成。因此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LDL-C和apo B,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3]。UAP不论血脂是否升高都应运用他汀类药物[4]20世纪后期4S、CARE、LIPID、WOSCOPS和AECAPS/TexCAPS等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相继发表,其共同点是这些试验都证实他汀类药物降低TC、LDL-c和TG、升高HDL水平,其中特别显著的是LDL-c水平大幅度降低。同时他汀类药物使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肯定了该药对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有益处,长期应用安全有效[3]。大量研究报到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40 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提高达标率,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耐受性良好。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的血脂水平,发现用药12 W时TC值及LDL-c值,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更为明显(P<0.01),两组LDL-c均值下降分别为16.6%、29.5%。B组LDL-c降至≤1.8 mmol/L的目标值比例更高。TG下降值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可能和例数少有关。
本文观察结果,辛伐他汀治疗ACS,在血脂下降以前就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且随着疗程的延续效果更加明显。辛伐他汀还能减少AMI发生率,减少因心绞痛症状恶化而再住院率,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危险,由于观察时间只有3个月,要更加准确地评价它对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关于辛伐他汀的副作用方面,在我们观察的113例患者中,只有3例出现CK轻度升高,2例出现腹胀,均不影响继续用药治疗。因此,辛伐他汀40 mg/d,能更有效地降脂及减少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
[1] 温绍君,李志思,陈步星,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救对策与时限.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2.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学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
[3] 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2~401.
[4] 郑 杨,杨小英.普伐他汀对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8):493.